隨著赤伶這首歌的爆火,甘恒旭戲班的巡回演出也得以被關注到,很多人卻是沒想到,原來現如今,還有戲班再做這種吃力不討好事
歌手們做巡回演出,是為了賺錢和鞏固粉絲,可戲班演出為了什么
買門票吧,現在的年輕人都對戲曲不感興趣,老年人倒是喜歡看戲,但因為身體和精力,實在抽不開身。
更別提老一輩信息閉塞,壓根無從得知戲班演出的消息。
要不是甘恒旭的宣傳自帶了一點熱度,今天這場館內,怕是壓根坐不滿
至于鞏固粉絲,那更是天方夜譚,現在的戲曲行當冷門成這樣,哪來的粉絲
老粉絲別流失就萬幸了,誰會忽然入坑戲曲啊
對于戲曲這門傳統藝術來說,巡回演出,無異于“花錢買罪受”,根本回不了本,也掀不起風浪。
如果是官方戲院籌辦,那自然不會吝嗇于資金的得失,但甘恒旭他們的戲班的巡回演出是自發的,因此也只能自負盈虧。
假設沒有甘恒旭,沒有蒲潼這么一手,這次的巡回演出,怕是辦不下去
但事情發展到現在,結果顯然是好的,蒲潼不想居功自傲,只能說,都是這些老藝術家對戲曲十年如一日的熱愛,使得他有了幫忙的打算。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他們的堅持與熱愛,才是演出爆火的真正原因。
因為赤伶這首歌,因為這場演出,很多人也隨之發現,他們并不是對戲曲不感興趣,而是沒遇到感興趣的。
每年的春晚與元宵晚會,不管有沒有人喜歡,“戲曲”都是占據一個節目的份額。會有一些戲劇小唱段,像是女駙馬,花木蘭,鍘美案等唱段,便是從這些節目中學來的,偶爾想起,蒲潼還能跟著哼唱幾句。
小時候在孤兒院生活,他也會跟著阿姨們一起看戲劇,所以對于這種類型的藝術形式,蒲潼一直都非常感興趣,他的歌單里還有幾首戲劇相關的唱段,黃梅戲也好,京劇粵劇唱段也罷,音樂的美總是共通的,那些悠揚婉轉的曲調,只要好聽,都能讓人忍不住沉醉。
老實說,相比于真正的戲劇,赤伶這種戲腔歌曲,也只是簡易的低成本作品。
戲曲風歌曲的出現是為了宣傳戲曲這門藝術,并不可能取而代之
但蒲潼也知道,一首歌的宣傳力度,終究有限,或許戲曲能因為赤伶獲得短期內的關注,但時間一長,它又會回到以前的狀態。
“戲曲,真的沒落了嗎”
林予冉在旁邊喃喃自語,在排練歌曲的時候,她看到了兢兢業業練習的戲子們,在后臺,她看到了甘恒旭精湛的戲曲表演。
她忽然有點對戲曲感興趣了,如果這門傳統藝術就這么沒落,未免有點太可惜了。
蒲潼看了她一眼,也不知道該說點什么
戲劇并沒有沒落,只是學習戲劇的人少了許多,而大量的信息也阻礙了對戲劇信息的接收。作為音樂的一個品類,戲曲,包括各類型的唱段,都沒能完成音樂信息的數字化。
在網絡發達的情況下,想要收聽某個戲曲,特別是地方戲劇,是很難在各大平臺上找到唱段的。
電視臺不再播放戲劇后,不提年輕人,老人們想要看戲,聽戲,能找到的資源也非常有限,只能在市場上購買錄制了足夠多唱段的收音機。
網絡上也缺少這類型的資源,很難找到并把歌曲加入歌單,以視頻為載體的戲劇又少了隨身收聽的可能性,讓戲劇離大家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遠。
“這首歌帶來的熱度能持續多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