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曲子,無愧于愛情之名。
“時間到了。”
查理瞥了眼手機上的0:00,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地點進了蒲潼的賬號主頁,除了一首嶄新出爐的古典音樂,他還附帶了一個文檔。
“這是什么……劇本?”
艾格倫聞言一愣,隨即也點進了蒲潼的主頁,他一直是個音樂劇演員,除了古典音樂,也只有劇本能吸引到他了。
劇本和音樂名都是《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三個老外不解其意,只能單純地欣賞音樂了。
蒲潼的做法出人意料,他并沒有去研習大熱的歐洲古典音樂,而是用了自己國家的傳統音樂。
這一點不禁讓查理幾人高看了他一眼,能立足于自家音樂土壤的,才能作為代表一個文化的音樂人。
盡管華夏的古典音樂在國際范圍內并不出名,但也正因如此,對于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片新的土壤。
艾格倫對劇本更感興趣,開始飛速瀏覽起了劇本,查理也不浪費時間,反手點開了播放鍵。
音樂一開始,在弦樂顫音的背景下,長笛吹奏出優美、輕柔的旋律,仿佛描繪了梁祝求學路上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故事背景。
這段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
曲子的前奏讓幾人耳目一新,他們從未了解過華夏的傳統音樂,不曾想也別有一番風味。
正如蒲潼當天的掩飾,這首曲子分為序幕,殉情和化蝶三個部分。
序幕部分先聲奪人,但查理最喜歡的還是殉情部分結尾的演繹,音樂急轉直下,弦樂采用快速的切分節奏,激昂而果斷,獨奏小提琴以散板的節奏與樂隊齊奏的快板交替出現,女主撲倒在男主的新墳前呼天號地泣訴的情景映入眼簾。
這一段的的旋律直擊靈魂,僅僅是這部分,蒲潼在古典音樂領域的才華已不比任何人差。
假以時日,他估計真的能戰勝艾格倫吧……但,不是現在。
是的,在查理看來,這首曲子前兩部分的演繹距離艾格倫的曲子仍有差距,至于最后收尾的幾分鐘,又能有多精彩呢?
“不對。”
旁邊的艾格倫已然看完了整個劇本,以他多年的演出經驗,愛情劇目的結局或喜或悲,但真正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是悲劇居多。
《梁山伯與祝英臺》自然是悲劇結尾,無法終成眷屬的兩人雙雙殉情,準時算不上什么好結局。
但結尾處突然的峰回路轉出乎他的預料。
第三篇章,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難忘的愛情主題,仿佛化為彩蝶的梁、祝在鮮花叢中翩翩起舞,訴說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化蝶”美哉,美在一個“情”字,又美在一個“憾”字。
這種對于生命和愛情極美的藝術表達讓他們久久無法回神。
在國外,人們對于死亡更多的是敬畏和恐懼,死亡是一切的終結,他們避之不及。
即便是在故事里,死亡也無非是上天堂和下地獄。
但在這首曲子,這個故事里,他們看到了與眾不同,別開生面的華夏文化。
死亡,也是新生。
所愛無疾而終,化蝶長情與共。
這首曲子,是華夏人的浪漫。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