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兒,今年的收視率降了好多。”
“就你小子話多。”
魏銘峰瞪了眼唉聲嘆氣的導播,這種事還需要他說,去年的春晚大牌云集節目優質,跟今年完全不是一個檔次,收視率下降是必然的。
“沒事,我們還有蒲潼呢。”
導播咧嘴一笑,話里話外都對蒲潼的充滿了自信,這就是口碑。
“別老指望人家,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再說!”
沒有人比魏銘峰更明白蒲潼的影響力,但他也深知自食其力的重要性,不能總是寄希望于別人。
他看向屏幕里的實時數據,春晚的點擊率很高,但播放量卻在持續走低,很顯然,點進來的觀眾并沒有發現自己想看的。
大家想看什么魏銘峰再清楚不過,蒲潼,很多年輕觀眾都是抱著看蒲潼來的,蒲潼不在自然不會持續關注。
蒲潼在時,亦不覺異,自公走后,不見其比……
不過這樣的局面并沒有持續太久,春晚的第一個出場的語言類節目就是觀眾愛看的。
當小品的編劇界面出現蒲潼二字時,實時點擊量迅速上漲,在線觀眾也在持續增加。
數據騙不了人,蒲潼就是他們最大的流量密碼。
“不唱歌嗎?”
“你個假粉,蒲潼的新歌要參賽,肯定在零點以后啊!”
“蒲潼的小品才是真神好吧,去年的《賣拐》金句太多了,時至今日言猶在耳。”
“這下不得不看了!”
“《不差錢》,我明明很差錢啊。”
新小品開局依舊是熟悉的味道,大爺領著孫女上臺,一邊抖包袱一邊鋪設定,方便觀眾代入劇情。
這是蒲潼最喜歡趙本山老師小品的地方,他的作品往往非常貼近生活,對白也非常口語化,觀眾看著沒多少隔閡,所以才能被逗笑。
其他很多小品,拋開笑點不談,故事的根都錯了,脫離群眾的故事再幽默大家也笑不出來。
小品是面向大眾的藝術。
就在大家期待劇情發展時,頂著小平頭的服務生走上臺前,白襯衣格子裙,怎么看怎么別扭。
這人天生就是干這個的,明明一句詞沒有,結果一經出場就把大伙給逗樂了。
他一開口直播間的觀眾也繃不住了,獨特的娘娘腔莫名有點洗腦。
楊盛初登場的表現堪稱完美,就連后臺的蒲潼看著都有些驚訝,自己這是挖到寶了啊。
好臺本更需要好演員演繹,這家伙就是天選“小沈陽”。
“再說了,這也不是裙子是七分褲,沒看見這有腿的嘛……媽呀著急穿跑偏了,我說走道沒有襠呢。”
小服務生拉起褲子的瞬間直接給所有人整不會了,合著這不是格子裙是褲子?人材啊!
驚訝半秒后是難以抑制的嘲笑,彈幕都快樂瘋了,滿屏都是齊刷刷的“褲子穿跑偏”。
蒲潼是真有想法啊,居然能在這種奇怪的地方鋪笑點,能看到穿一個褲腿忍住不笑的也是神人了。
更讓人忍俊不禁的還在后面,小品名為不差錢,實則就差錢,簡單來說就是打腫臉充胖子。
提前說好之后的點菜環節要啥啥沒有,“這個可以有”“這個真沒有”更是把好笑程度推向了高潮。
臺詞相當口語化,但就是能調動情緒引得哄堂大笑,這就是趙氏戲劇的魅力所在。
裝腔作勢的喜劇手法很常見,本以為這小品也是如此,但這樣的情節沒有持續太久,而是話鋒一轉上升了一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