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面上滿是懊惱。
果真是用不到的事情就容易忘,看到有人受傷,她才想起來要找醫生,華佗今年要死于曹操之手,得趕緊把人救回來啊
那么多醫學天書等著他學呢
“我竟然忘了要找華佗了,軍師你得快點派人去找,不,快把他請過來”
“華佗”
這個名字略有些熟悉,諸葛亮很快想到了是誰“可是譙縣人士,以醫術聞名的華元化”
“應該是他。”
雖然記不得華佗字什么,但東漢末年行醫有名,還是這個名字的,基本上也就這一位,為了讓諸葛亮和劉備更加清楚他的重要性,劉琰繼續道
“他可是有名的外科圣手,能做外科手術的把他請過來,再加上我手頭有的酒精和青霉素,消炎藥之類,刀劍造成的傷口腐爛,現在應該叫金瘡迸裂的傷完全能治好,還有瘟疫,這也可以進行防治”
“什么”
幾人的注意力全都被瘟疫吸引過去。
東漢末年除了饑荒與戰亂,瘟疫也極為頻繁,漢獻帝這段時間內,有史可查的大瘟疫就有五次,小型不夠記載的更是數不勝數,在場中人個個都經歷過疫病爆發的可怖景象,那可是家家戶戶掛白綾,甚至連掛白綾的人都死沒了
比起來有形的敵人,疫病這種摸不著,又極難應對的存在,即便是劉備和關羽這種身經百戰,尸山血海里走出來的老兵也覺著頭皮發麻,聽劉琰說能應對,劉備立刻道
“我這就命人去請華佗這么大事不能隨便派幾個人,讓”
有之前的神跡在,關羽一點都沒懷疑劉琰說的真假,他有些失禮的打斷了主公的話,將自己兒子踢了上去。
“讓關平去,他知此事重大,也能尋覓神醫,又位卑職輕,離了此處也不會耽誤什么。”
交通靠走,溝通靠吼的時代,尋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普通兵卒連路都不認識,身體素質又得刷掉一大部分人,關平識路又有武力,隨機應變能力也不錯,正好離了他也沒事,多合適的人選啊
劉備也贊同,不過他還是覺著有些不保險,又道
“讓憲和一起去,他朋友多,找的更快些。”
關平和簡雍完全不知道,自己被親爹和主公聯手坑了一把,即將出個外勤,反正在場的人誰都沒有異議,唯一有意見的,就只有劉琰,不過她的意見嘛
“請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點啊,可千萬別把老人家給嚇壞了,記得把他們一家人都帶來,不行這也太像綁架了,我還是額,還是讓人過來抄一份本草綱目的目錄和章節帶上吧,傷寒雜病論好像也行等等,醫圣張仲景是哪個朝代的人來著,我怎么記得也是這個時候”
書到用時方恨少,想不起來張仲景具體生卒年份,拼夕夕又不能當萬能搜索引擎用,劉琰只能現買書查。
見她這般,諸葛亮索性招呼她返回營帳,邊改抄醫書目錄邊查。
短短片刻,關羽對劉琰的印象刷新了好幾次。
目送對方遠去,回想剛才對方手中出現又消失的書,以及旁若無人翻閱的模樣,他忍不住對劉備開口道
“這位天師年紀似乎不大”
劉備搖了搖頭。
雖然劉琰經常會在他們面前說我是個孩子,但劉備清楚,這句話和有些人會主動說自己莽撞一樣,完全是個偷懶免責的借口,根本不能當真,尤其是不能真自以為是長輩而去管束,這是大忌。
畢竟,十幾歲的少年,正是不服管教的時候,也就是劉琰孤身離家,會渴求長輩的照拂,但她絕不會喜歡頭上多個強硬的,能決定一切的父親。
那只會令少年人厭煩到極點。
對方手握神器,已非凡人,一旦耗盡好感,又或者某件事情不合她意鬧僵,那后續必將極難收場,所以除了輕微督促劉琰習慣的學業外,劉備和諸葛亮未做更多的約束。
如何與一位手握神器,幾乎等同于真仙的人相處,劉備還需要時間繼續摸索,而這方面,對關羽說不說身份都一樣,此刻外面人多眼雜,他也就沒多說,只道
“就是隨性了些,其實心性與年齡相差不大,并非真是稚子,云長多相處些時日就明白了。”
關羽若有所思。
醫學發展非常重要,而專業的事情更要交給專業的人來,為了盡快把華佗全家綁,不,勾搭過來,解脫拿著赤腳醫生手冊戰戰兢兢無證行醫的自己,劉琰直接自己來讀中醫書目錄和章節,順帶還確定了除華佗,張仲景外,一位叫董奉的名醫。
董奉行醫治病不收錢,只讓病人栽種杏樹,最后積累了上萬株,現代以杏林圣手指待醫生醫術高明,出處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