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孟母等在門口,一見到女兒回來,就把她拽進屋,門一關,追問“怎么樣怎么樣”
孟秋裝傻“什么怎么樣”
“蔣超啊他怎么說是不是要去跟廠長、廠長夫人說”
“媽你以前不是讓我少跟他來往嗎”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
蔣超可是蔣廠長的獨生子,她以前不是想著兩家差距太大,人家家里估計不會答應,來往太多,不是影響不好嗎
現在是什么時候就今天相親的那兩個來看,還不如跟蔣超呢。
蔣家就這么一個孩子,萬一當父母的拗不過孩子呢
孟母看著小女兒的表情,估計這事沒成,恨鐵不成鋼,戳戳她的額頭“你這丫頭,是不是要氣死我”
孟秋捂著額頭,沒說話,戳就戳吧,反正答應是不可能答應的。
晚上飯桌上,家里其他人問起今天相親的情況。孟母憋了一下午,終于能吐槽出來了,她滔滔不絕,說了個夠。
最后氣憤地總結“不行,都不行”
孟秋默默扒飯,等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放下碗筷,咳嗽了兩聲,舉手。
“其實我覺得下鄉也不是不行。”
桌上靜了一靜。
“不行”
異口同聲的兩道聲音,一道是孟母,另一道是孟夏。
孟秋在心里嘆了一口氣,她就知道,肯定不行。
之后的幾天,孟母發動身邊的全部力量,擴大范圍,繼續給她相親。
孟秋的拒絕被無情鎮壓,只得老老實實去,只不過私下里,她也打算做一些準備,下鄉的準備。
她選擇下鄉,并不是拍腦門拍出來的,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除了不想當保姆、當后媽,還有一點,她和原身畢竟不是同一個人。
雖然她們同名同姓,甚至相貌年齡都有七八分相似,但所處環境以及人生經歷的不同,必然導致她們具有不同的性格。
這幾天或許是因為孟家在為下鄉的事著急,以及她努力降低存在感,孟家人才沒有發現異樣。可之后長久地生活在一起,萬一被人發現不對勁呢
不如離開這個熟悉的圈子,哪怕過幾年再回來,性情有了變化,也說得過去。
再者,下鄉也不代表永遠留在鄉下,她可是知道歷史的人
孟秋叉腰,驕傲臉jg
現在已經是1970年了,再過六年,高考恢復,到時候就可以考回來。六年后她才二十四,正是上大學的好時候。
不晚,一點兒都不晚。
綜合考慮,孟秋覺得比起相親嫁人,還是下鄉更適合她。
不過考慮到自己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要想下鄉之后過得輕松一些,就要提前做好準備。
首先,最好能打聽出下鄉的可能地點;
華國太大了,不同的地方,自然環境、地理景觀、當地的風俗習慣等等有很大的差異。
要是知道自己會被分配到哪里,就可以找去過的人打聽打聽,再根據當地的情況,提前了解當地農作物種植相關知識。
如果能找到一些農學書籍就更好了,書要是沒有,去農技站咨詢咨詢也可以。
體力上比不上別人,那就爭取靠技術吃飯
其次,錢票不能少;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手里有錢票,在鄉下萬一缺什么東西,還可以再置辦。
再者,常用藥物、基礎藥物都得備上;
后世鄉下的醫療條件和城里都有差別,更別提現在了。藥物能帶上的最好都帶上,多多益善。
最后就是高考復習資料了。
她高考畢業已經兩年了,高中的知識還記得一些,但還有六年呢,提前準備好高中的書籍資料,空閑的時候還可以復習復習。
相當于她比別人多復習六年,占大便宜了
孟秋在心里“緊急且重要”事項上加上這四件事,目前要做的就是這些了。
除了被拉去相親,其他時候她還挺閑的,孟秋就暗暗準備起來。然后她就發現,要把這四件事完成,少不了一個前提條件有錢。
買書要錢,買藥要錢,甚至打聽消息也少不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