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人渣。”
說話的男人膚色較深,身體強健但個頭偏矮,穿著白大褂,不太愉快地看著手里的履歷。
“雷耶斯,有什么新發現嗎”
雷耶斯搖搖頭,隨手把履歷按在桌上,站起身,“沒什么好說的,就這樣吧,只是個替罪羊。”
“我不是說死去那個,依靠異能力作威作福的垃圾死了也無所謂,這反而能應證了是拜倫勛爵出手的可能性,手下統領一支軍隊的男人可不會輕易觸動底線,這不利于維護軍心穩定。”
“志愿軍,說到底就是信念的集合物。”
“這可不是雇傭兵大行其道的年代了。”
對話的女人嗤笑著,眼底流露高傲。
雇傭兵,說到底就是戰爭的商販,某種意義上和平息戰爭的志愿軍完全相反。
在中世紀時,不存在主權國家。
歐洲近代早期國家的政治體制絕對君主制aboteonarchy決定了雇傭軍的風行。
“構成中世紀歐洲的成分從來不是涇渭分明的、具有同一性的政治單位即國際性國家體系,其政治版圖必然是相互重疊、犬牙交錯的,不同的司法訴訟程序在地理上相互纏繞、分層,充斥著種種不同的誓忠、不對稱的主權、不規則的飛地。”
正是軍事獨立的狀況,促生了雇傭軍的行業。
早些世紀,國家與軍隊之間是一種經濟契約關系。國家只負責給養和軍餉,而不對軍人負有明確的政治責任。反過來,雇傭兵沒有國家的概念,只要有錢,他們為誰而戰都行。
這種軍隊的雇傭軍頭目被歷史學家稱為“軍事企業家”iitaryentrereneurs。戰爭于他們而言是一筆生意,部隊好比一家企業。
當他們率領企業走向戰爭這個大市場時,會先設法與某國政府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另一類型的企業簽訂作戰合同,獲取高額利潤。一些雇傭軍首領的經營能力大得驚人,所能付出的人手軍隊也是龐大的數量,但不可否認,大大小小的軍事企業家們的基本利益訴求是一致的拉起一支隊伍,以此為資本向君主換取金錢或土地。
近幾個世紀軍事體制的改變壓縮了這種類型軍隊的生存空間軍隊基本國家化,國家成為軍隊的唯一控制者,軍人日漸轉換成國家的公仆,職業軍隊出現。
當兵員全部來自本國公民時,公民軍隊就誕生了。大部分軍隊是義務兵,而志愿兵也是軍隊的另一種形式。
為理想而戰比為公民義務而戰需要更大的勇氣和犧牲
人們口中“拜倫的黑騎兵”就屬于這一類。
“公主殿下,這沒什么大不了的,如您所言。”
公主殿下的政治學得非常優秀。
雷耶斯贊同說,“但是,您該回西班牙了,塞萬提斯閣下即將啟程,作為王室的長女,隱瞞行蹤離開自己的國家并不理智。”
“你在教我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