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兒童村,有自主行動能力的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兒童村會照顧他(她)到成年為止。
有想法的少年可以在十八周歲之前出去打工,體驗社會,體驗生活,但兒童村的工作人員,會一定程度上關注暫時離開兒童村的少年,這既是對他們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
而這些有自主行動能力的兒童村的少年,其實在十四周歲之前還有一條出路,那就是被人領養。
不過,一般被領養的年紀都比較小,而且領養證明、手續相當復雜、麻煩。
溫瀟艾如今初中畢業了,顯然是沒遇上這種事情。
如今溫瀟艾距離十八周歲,還有差不多兩年時間,為此溫瀟艾不得不早做打算,為她自己步入社會攢好足夠的生存資本。
一般情況下,兒童村的青少年成年后離開兒童村,兒童村會發放三個月的生活費用,看兒童村的具體經營情況而定,或是一兩千,或是幾百塊。
而在離開兒童村之前,少年們每個月或多或少會得到一些軟妹幣,這是國家發放的孤兒保障性質的補助。
根據地區的不同,東、中、西各部地區分別每人每月的補助標準是180、270和360。
而城市和農村也有所不同,具體看各地財政情況。
這些補助未必會完完全全發放到少年們手中,但一定會用在少年們身上。
而姜誠所在的兒童村經營情況比較良好,兒童村日常消耗的衣食住行費用又不算太高,所以像溫瀟艾這樣的,每個月都能獲得一百多的生活費用。
兒童村發放的生活費用,一般在小學或者初中開始發放,直到發放對象成年離開兒童村為止。
對溫瀟艾這樣走出兒童村就舉目無親的少年少女來說,存錢存的多的,走上社會能有上萬塊積蓄,存錢少的手里也有幾千塊錢,只要不在社會上遇到什么壞人,這輩子只會過得越來越好。
不過,有些人從小就懂得居安思危,從點滴開始積累,為她未來的人生做規劃,做準備。
溫瀟艾就是這樣的人,如今溫瀟艾手頭上已經積攢了數千軟妹幣,但溫瀟艾對外界還很不安的。
對溫瀟艾來說,只有更多的軟妹幣,能夠給她提供安全感。
正巧,兒童村里為數不多的賺錢途徑中,有一項是溫瀟艾比較擅長的——織毛衣。
尋常人笨手笨腳的,織一件毛衣需要十天半個月的工夫,溫瀟艾手腳靈敏,手速飛快,又極少出錯,一般五六天工夫就能編織好一件毛衣。
也就是說,溫瀟艾一個月能通過織毛衣從兒童村里賺取到五六十塊錢,若是按這樣計算,一年下來就能賺六七百塊錢,這筆錢對溫瀟艾來說,那可不算是小數目啊!
可惜,毛衣也就冬天和春天穿,兒童村也就在秋天和冬天收購毛衣,每年溫瀟艾只能賺四五個月的織毛衣錢。
當然了,溫瀟艾也可以在春天夏天的時候織毛衣,但那個時候兒童村里不提供毛線。
一件兒童大小的毛衣,少說也要一斤多的毛線,而就算是質量比較差的毛線,一斤也要十幾塊錢。
也就是說,從外面購買毛線來織毛衣,等到秋天再賣,溫瀟艾是賠本賺吆喝,做得虧本買賣。
溫瀟艾自然沒那么愚蠢,所以等到每年秋天來臨的時候,兒童村里免費提供毛線了,溫瀟艾才動手開始織毛衣,開始她的賺錢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