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知節已經商量好,我率領大軍先行前往長安駐扎,他暫時留在洛陽觀望形勢。”
高順擔憂道:“將軍,只留小將軍在這里,會不會有些不妥?”
呂布心中哭笑不得,以知節現在的修為,不找別人的麻煩就不錯了,能有什么不妥?
“無礙,知節有分寸,不會有事。”
呂布沉吟著,繼續道:“不過為了以防出現意外,文遠你率領五千部曲繼續駐扎此地。”
“喏。”張遼神色平靜,應了下來。
朝議結束。
董卓的決定宛若深水炸彈,引爆了洛陽的喧囂。
不過出乎大部分人意料的是,呂布并沒有接受衛尉的封賞,而是選擇了前往長安出任太守。對于這點,無數吃瓜群眾腦補了大量父與子不得不說的故事,以及諸多骯臟的PY交易。
而其中普遍受到朝臣認同的說法,就是西涼軍剛剛遭受天災,沒有把握以最小的代價消滅以呂布為首的并州軍。呂布同樣沒有信心覆滅董卓取而代之,所以在兩方僵持的情況下,一方選擇離開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現在的結局,正是兩方勢力妥協后的結果。
至于衛尉,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個面子話罷了。
至于民間流傳的說法,則是另一回事。
人們普遍忽視了呂布的存在,由李昊擔當最重要的角色。
其中最吸引普通百姓目光,或者說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說法,就是李昊有著太一神的庇佑,所以董卓才會在想要謀劃他的時候突然遭難。
若是有人不相信,鐵定要遭遇質疑三連。
如:呂校尉如果不是有太一神庇佑,為什么地龍翻身僅發生在西涼軍大營的范圍;為什么災難早不發生晚不發生,偏偏在董卓想要斬殺呂校尉信使的時候發生;為什么以前反駁董卓的朝廷忠良沒有這種機遇,全都慘遭毒害?
反正總結起來就是一個意思。
呂校尉是好人,大大的好人,所以有天神庇佑,任何想要害他的壞蛋都要倒霉。他是咱們大漢皇朝的脊梁,重現太平盛世的希望。
短短一天的時間,這個故事就已經衍生出十數個不同的版本。
其中有普通版的《大漢脊梁呂校尉》、《鐵骨錚錚呂校尉怒罵董賊》等等,還有玄幻版的《呂校尉請神懲戒董賊》、《神佑之子呂校尉傳奇》等等。
毫無疑問,這些明顯經過多次加工的故事更符合普通大眾的口味,也因此獲得了更廣泛的傳播渠道。
不過李昊的事情僅僅熱鬧了兩天,就被新的消息搶占了洛陽頭條。
廢帝劉辯死了!
而劉辯之死,徹底激發了保皇黨與董卓黨的權利斗爭。
關于廢帝之死,董卓聲稱是有刺客進入皇宮暗害,而保皇黨則認為是董卓遣人所為,意在阻止天下群雄的討伐。兩者雖然誰也沒有確切的證據是對方所為,但都是一個勁地把屎盆子向對方身上扣。
時間就在保皇黨與董卓黨的互相攻訐中,不知不覺走向了新年。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對廢帝的死持懷疑態度,因為從始至終都沒有人看到廢帝劉辯的尸首。
不過此時,不論是保皇黨,還是董卓黨,都還保持著一定的克制。
直到,公元190年元月。
關東各州郡政府官員推舉袁紹為討董盟主,領車騎將軍,率數十萬關東軍討伐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