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漢武帝時期,另一位絕世奇才劉徹出世,才算終結了這場混亂。漢武帝以強硬手段鎮壓了諸子百家,并且逼迫諸子百家的諸多先輩發下毒誓,不得干涉人間政務,才算罷手。
而隨著漢武帝的隕落,以及諸子百家先輩們的先后消逝,當年的盟約再次被人破壞。”
胡老說到這里,嘆了口氣:“老朽之前說過,曾在都城遇到故人,并且追到了此地。對方是陰陽家一脈最后的傳人,當代梅山山主羋昭。老朽懷疑這只是開始,后面可能會有更多的修行者加入這場變局。”
李昊這才明白,為什么胡老讓自己小心。
若是天下修士參與到三國亂世,無疑會讓這個亂世更加狂暴與瘋狂。將來所引發的動亂與災難,也將遠超想象。
不過相對于這些,李昊更對漢武帝的事情感興趣。
按照胡老所說,顯然漢武帝同樣有著強悍無比的修為。
他好奇道:“始皇帝崩于熒惑,那漢武帝又是怎么回事?”
胡老嘆惋道:“漢武帝亡于九州鼎。”
李昊有些愕然,又有些疑惑。
胡老繼續道:“九州鼎損壞,引發了很多的災難。漢武帝劉徹為世間少有的奇才,又是帝王之道的修行者,自是想要修復九州鼎重現盛世。奈何哪怕是漢武帝,最終也棋差一招。他低估了人心,更低估了諸子百家先輩對他的恨意。”
胡老說到這里,無奈的嘆了口氣,其中有無奈,還有自嘲。
李昊聽到這里,哪還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漢武帝定是在修復九州鼎的過程中被人算計,最終才前功盡棄,甚至連自己的命都賠了進去。
李昊的心情有些復雜,還有些無奈。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底得罪了多少諸子百家的先輩可想而知。其中的恩怨太多,也太復雜,只怕就連當事人都無法說清。
李昊沉默了片刻,問道:“張寧曾經說過,張角生前也想要修復九州鼎,胡老可知道修復九州鼎的辦法?”
胡老并未隱瞞:“修復九州鼎,不僅需要大量的天材地寶,更需要天星之力錘煉,圣獸之血祭祀,以及眾生愿力進行洗禮。這也是老爺生前為什么想取代大漢,因為沒有足夠的眾生愿力加持,根本無法修復九州鼎。”
李昊微微搖頭,沒有言語。
從漢武帝,以及張角的事情中,他已經看出修復九州鼎的困難性。
這種麻煩事,在沒有絕對的把握前,李昊還不想惹禍上身。最重要的是他現在也沒有精力,更沒有時間去理會九州鼎的事情。
現在他雖然剛剛處理完關東諸侯,但洛陽還有不少的麻煩沒有處理。
李昊拱手道:“多謝胡老解惑。”
“廷尉客氣了,老朽還有事情,就先行一步了。”
胡老并沒有久留,很快就轉身離去了,而且走的時候顯得頗為匆忙,似是有什么急事。
李昊因為與太平道的關系還處于曖昧階段,并沒有直接的統屬關系,也不好詢問對方的事情。
一個時辰后,李昊帶著李傕等西涼將領,以及兩萬精銳騎兵,也離開了虎牢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