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沉吟道:“你叫狄仁杰?”
狄仁杰道:“在下并州太原狄仁杰,早年隨女帝入小洞天。
女帝曾留書信一封,欲讓上官婉兒日后轉交國師。奈何上官前輩大限已至,只能轉托在下日后若是看到國師,將之轉交于您。上官前輩曾言,國師只要看了這封書信,疑惑自會得到解答。”
李昊眉頭微皺,心中有些錯愕,還有些詫異。
武曌曾經留下的書信!
李昊看了眼身旁依舊略顯茫然的武曌,最終沉吟著接過了書信。
拆開信箋,其內有兩封書信。
其中一張有些熟悉,上面的字跡赫然是他當年所留。只是當李昊看到上面記載的內容,不禁露出錯愕之色。
“這是!”
不對,雖然字跡與自己一致,但這些東西可不是自己留下的內容。
李昊看了眼信箋下面的內容,眼角微微抽搐。
當年自己只給武曌留下了經文的解讀,可沒有許下這種承諾,更沒有留下這近乎情書般的東西。
李昊心中疑惑,隱隱猜到了是誰動的手腳。
他并未多言,繼續打開下一封書信。
“惜往年,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千載后,我與君同歲,君與我無分老幼。”
李昊眼角微跳,心中默默嘆了口氣。
他心情復雜,繼續向下看去。
后面大致都是武曌這些年的趣事,以及大周皇朝的些許的發展,還有她對自身修行之道的總結,以及對未來的感慨。
從信中的內容可以看出,武曌對《大光明無量過去經》有著非常深刻的認知與了解,也明白該如何突破法相境界,成就更高的層次。
在信箋中,還隱隱透露了她的不甘心,以及嘆惋。
斬斷現在,也就意味著新生。
那雖是更高境界的象征,但武曌明白一旦獲得這樣的新生,也就意味忘記了曾經的一切。
在信箋的最后,只有短短數個字。
“愿,初心莫忘。”
李昊看到最后,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初心莫忘!
他目光略顯迷離地看向虛空,回想起曾經與武曌發生的一切,心情變得異常復雜。
李昊低首看了眼那封被人造假的信箋,以及身旁好似失魂般呆呆看著狄仁杰的幼年武曌,心中默默嘆了口氣。
真與假,有時候其實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對待那些付出了真心的人。
李昊收拾了心情,道:“武曌消失多久了?”
狄仁杰明白李昊的意思,道:“除了在下等少數人,朝中文武百官只知道陛下已經閉關六百年。”
六百年!
李昊眉頭微挑,露出意外之色。
武曌都已經離開六百年,大周皇朝竟然沒有出現問題?
狄仁杰似是能夠理解李昊的疑惑,又似是早已經有了準備,恭敬道:“關于為何陛下閉關六百年大周皇朝依然穩健如初,在下不方便透露太多的內容。狄某只能告訴國師,大周皇朝遠沒有國師想的那么簡單。”
李昊心中好笑,同時也頗為疑惑。
六百年未出,還能穩定朝政,這可不是一般的能力。
他笑道:“那我倒想知道,大周皇朝如何個不簡單之法。”
狄仁杰沉吟片刻,道:“國師可知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