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不解“為什么撤兵”
馮保引導他“我們之前說過的,武力解決不了問題,就得靠”
“計謀”
“胡宗憲一邊派出使者,告訴徐海,王直也有投降的想法。一邊又讓人給他的同伙放出消息。說徐海讓他們進攻的地方都是又窮又有明軍重兵把守的地方,是因為徐海自己已經投降,并且將他們出賣給朝廷,作為歸順的條件。”
朱翊鈞恍然大悟“所以,胡宗憲故意放他們走,是讓他們回去之后內內”
時間大概是太晚了,小家伙有些困了,到了嘴邊的詞,卻又卡殼了。
他一臉疑惑的小模樣可愛至極,馮保忍不住拿手背輕輕碰了碰他的小臉“內訌。”
“仇恨和猜忌的種子,一旦在心里種下,再難拔出。”
“徐海有意接受招撫,但是陳東、葉麻和日本倭寇頭目等不愿歸降,決定返回日本。在臨行前,雙方在分贓問題上產生了爭執。”
“在羅龍文的教唆下,徐海在餞別宴上,將葉麻等來自大明的倭寇頭目捕獲。又以討賞的名義,逮捕了葉麻幾百名部下,一同移交給胡宗憲。”
“不久之后,徐海假意送倭寇出海,將陳東和一眾日本人引入包圍圈,俞大猷率兵出擊,消滅大批倭寇。”
“嘉靖三十五年,徐海入平湖城向胡宗憲投降。城中百姓聽說徐海進城都嚇得驚慌失措。他是一名倭寇首領,曾經率領著幾萬日本人、歐洲人將炮火對準自己的祖國和同胞,大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只有胡宗憲,鎮定自若。再厲害的倭寇,最終,也還是落于他的手中。”
“徐海跪下向胡宗憲謝罪,胡宗憲邁步走下大堂,用手摸著徐海的頭頂,平靜的說道“你為害東南數年,既然歸順,朝廷暫且赦免你,以后不要
再作惡了。”
大抵是朱翊鈞想象力太豐富,他雖未親眼見過這一幕,卻在腦子里描繪出了那個畫面,在以后很多年,他都對這個畫面記憶深刻,因而對胡宗憲這個人,也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個惡貫滿盈,曾經統領幾萬人的倭寇頭領,跪在一名文官腳下請罪。而這個文官只是像撫摸小孩子那樣,摸了摸他的頭,對他說“以后不要再犯錯了。”
朱翊鈞問道“所以,胡宗憲饒了他”
“還記得陳東嗎”
朱翊鈞說“他被俞大猷殺了”
“徐海帶著他的妻子和手下,住在一處院子住下,等待朝廷安頓他們。”
“但胡宗憲卻找來了陳東和他的部下,趁著夜深發動襲擊。徐海逃跑之時落水身亡。”
“可可是”朱翊鈞眨了眨眼,“胡宗憲明明答應過他。”
“殿下可還記得,故事的開始,徐渭說了什么。”
“不可以妥協,一定要趕盡殺絕。”
這句話再一次深深地刻在了朱翊鈞腦子里。
徐渭和胡宗憲的計謀一環扣一環。看似強大而不可戰勝的敵人,卻只用了一個細作的挑撥離間,一個女人的枕邊風,以及故意放出的假消息,就讓敵人從內部瓦解。
最后兵不血刃,解決掉徐海這個強敵。
雖然最后徐海已然歸順朝廷,胡宗憲一邊承諾饒他性命,一邊暗中放出陳東,將他逼上絕路。
聽起來胡宗憲這個人陰險狡詐,出爾反爾,并不光彩。但徐海手中沾染了無數無辜百姓的鮮血,他該死。
朱翊鈞畢竟只有四歲多,這個抗倭的故事太長也太復雜,其中許多地方他聽得一知半解。但馮保要告訴他的道理,他都記住了。
看似堅不可摧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
面對敵人,斬草除、趕盡殺絕,不留后患。
在敵我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機巧的謀略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故事聽得心滿意足,朱翊鈞也有些困了。閉上眼,很快就沉入了夢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