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問道“殿下要去哪里”
“接張先生。”
朱翊鈞剛走到宮門口,張居正就來了。他笑著喊了聲“張先生”,然后就往張居正身后張望。
張居正問他“殿下在看什么”
朱翊鈞問道“懋修呢他沒跟先生一起來嗎”
進宮給皇孫侍講,還帶著兒子,這不像話。
張居正回道“懋修在家中讀書。”
朱翊鈞牽著他的手往書房走“那他有沒有想我”
“想,日日都念著殿下。”說到這里,張居正嘴邊浮現出一抹笑意。
朱翊鈞卻沒留意,繼續問道“他念我什么了”
張居正說“他說你是個騙子。”
“騙子”朱翊鈞擰起眉頭,“我怎么是個騙子呀”
“你說讀書很容易,讀一遍就記住了。他回去就開始讀書,卻發現讀書一點也不容易,要好幾遍才能記住。”
朱翊鈞哈哈大笑“可是我讀一遍就回了呀。”
“那是因為你聰明。”
二人來到書房,去年沒學完的孟子,今年接著學。
隨著朱翊鈞見過的人,看過的書越來越多,他對論語孟子上所說的某些內容就越不感興趣。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什么南倭北虜,不間斷的進犯大明疆土,跟他們將仁義禮孝,他們也不聽啊。
連王直這個走私犯都知道,從歐洲人那里購買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自己的私人武裝。
嚴嵩、嚴世蕃、趙文華哪個不是從小飽讀詩書,仁義禮智信張口就來,卻絲毫不耽誤他們禍國殃民。
朱翊鈞曾經向馮保談起過自己的疑惑,馮保告訴他“這些問題,隨著殿下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自會有答案。”
“不過在那之前,殿下可不能讓其他人知道了你的想法。”
朱翊鈞不懂“為什么呢”
馮保笑道“因為圍你身邊的人都讀書,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老師孔子。他們不喜歡聽別人講自己老師的壞話。”
朱翊鈞想了想,卻說“那有沒有可能,其實他們心里和我一樣,對有些觀點也不喜歡,只是他們不說出來。”
“當然有這種可能,所以我建議殿下也別說出來。”
朱翊鈞又不參
加科舉考試,隨便學一學,看看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了。
不過小家伙記性好,張先生講一遍,他自己看一遍,很快就能記下來。
上午讀書,下午他就去找陸繹練武,有時候陸繹不在宮中,他也會找劉守有,如果兩個人都不在,他就自己練,比讀書刻苦多了。
長大一歲,朱翊鈞也沒有以往那么貪玩,他更喜歡看書了,什么書都看。
這天正好是朱翊鈞每月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他來到正殿,就坐在嘉靖旁邊,捧了本書讀。
不一會兒,太監端了水果點心上來,平時一聽見好吃的就迫不及待的小家伙,今日去坐在那里紋絲不動。
嘉靖放了奏章,好奇他在看什么,湊過去一瞧,他手里那本書叫紀效新書,作者戚繼光。
這個名字,近些年來嘉靖時常在奏章中看到,胡宗憲、譚綸都提到過他,當年只是個小小的參將,如今由他親自提拔為福建總兵。
這小家伙,還真的拿了本兵書煞有介事的看起來。
嘉靖問他“能看懂嗎”
朱翊鈞說“看不懂。”
他看不懂可太正常了。這本書成書于嘉靖三十九年,是戚繼光調任浙江的第六年,其中總結了他募兵、練兵、陣法、武器乃至武藝等各方面的經驗,與東南沿海地形緊密結合。
別說朱翊鈞這個五六歲的小娃娃,就算從門口拉一名錦衣衛進來,也未必看得明白。
嘉靖伸手“拿給朕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