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殺氣騰騰的奏疏,三條罪狀,每一條都是要置嚴世蕃和他的同黨于死地。
看完之后,朱翊鈞隱隱約約明白了,為什么嚴世蕃要讓人在京城散布消息,為楊繼盛和沈煉伸冤。
但因為有些信息不對稱,直到多年之后,他看過翰林院修的世宗實錄,才真正明白了這一場聰明人之間的巔峰對決,究竟有多精彩。
嚴世蕃自詡奇才,最終也敗在了他一直瞧不起,比他更為高明的徐階手中。
剛到京師,嚴世蕃并不慌亂,他認為自己一定死不了,還曾對羅龍文說過這樣一句話“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
他認為嘉靖并不在意貪污受賄這些事情,嘉靖在意的是aaadquo通倭來aaa看最新章節aaa完整章節”的罪名,但捕風捉影的事情,只要拿錢收買幾個言官,讓他們說幾句好話,就能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而真正讓他脫身的高招就是,把那個能決定他生死的人也卷進來。
所以,他立刻吩咐自己的同黨,在京城各處散布消息,把楊繼盛和沈煉冤死的罪名算到他的頭上。
這一招果然起了作用,民怨四起,老百姓全都為這二人伸冤,認為嚴世蕃如此殘害忠良,就該千刀萬剮。
三法司果然上了當,還自以為是順從民意,呈上的罪狀中,第一條就和此事有關。
但卻在送往內閣,給徐階審核的時候,被壓了下來。
徐階把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及大理寺卿全都叫來跟前,問他們“諸位是想讓嚴世蕃伏法,還是要放他一條生路”
三人愕然“自然是要他伏法。”
徐階高深莫測的笑笑“依照你們所呈訴狀,必定會讓他逍遙法外。楊繼盛、沈煉受到誣陷,天下皆為之痛心。”
“但是,此二人被逮,是當今圣上下的詔旨。你們在案中牽涉此事,正犯了皇上的忌諱。”
“若是這封奏疏呈上,皇上覽之,必定認為三法司是借嚴世蕃的案子影射皇上圣裁不公。皇上震怒之下,嚴世蕃自然無罪,說不準日后還能重新得以重用”
“他派人在京師散布消息,就是為了引諸位上鉤,寫下這封奏疏。”
三人聽后,不僅后背一涼,皆是驚立當場,差點就上了嚴世蕃的當。
嘉靖這個人,多忌,小氣,愛面子,什么楊繼盛、沈煉、嚴世蕃誰都可以死,他不在乎,但如果連帶著把他的過錯也扯出來,就別怪他翻臉。
刑部尚書黃光升說道“那我們回去重新擬一份訴狀。”
“你們回去反復商議,定會走漏風聲,嚴黨察覺,定然有所防備。”徐階從袖中取出一卷紙,“按照這個謄抄一份便可。”
嚴世蕃的三條罪狀,皆出自徐階之手,不僅預判了嚴世蕃的預判,每一條都把嘉靖的痛點拿捏住,即便皇上還念著舊情,想要對嚴氏父子網開一面,也說不過去。
大抵是嘉靖自己也覺得這些罪名聽起來,于是,讓三法司下來好好審,至
少得把故事編得再像一些。
于是,又經過半個月的審訊,最終,三法司聯名上疏嚴世蕃“犯上”和“通倭”的罪名屬實。
無論是“犯上”還是“通倭”都足夠判他死罪,于是嘉靖皇帝下令,將嚴世蕃和羅龍文斬首。
斬首日期在三月二十四,在那之前,嘉靖還下了一道圣旨對嚴氏父子抄家。
抄家的日子正好趕上了朱翊鈞休息那日,小家伙不用上課,心思便活絡起來。
“皇爺爺,我想去看看。”
他現在是什么要求都敢提“你去看什么”
“看看”朱翊鈞那對機靈的眸子又轉了起來,“象牙床、金絲帳,還有天下奇貨珍寶。”
這是他以前在街上聽書聽來的,關于嚴家奢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