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貞吉沒聽過“效率”這個說法,但理解他的意思,便嚴肅的說道“農耕之事受環境、天氣影響,遭遇天災,老百姓便要白白辛苦一年。真有殿下所說,有能減少他們的勞作時間,收獲更多糧食的方法自然更好,但決不能拔苗助長。”
朱翊鈞又想起了之前的會試和殿試,又問道“既然我們應該重農務本,那為什么,朝廷沒有專門的官員去研究這樣的方法,幫助老百姓耕種呢”
“啊這”
這才講了個開頭,趙貞吉沒想到這位小太子問題這么多,幸而他罷官那些年在家看了不少書,這個問題勉強還能回答一下“有過。洪武三年,曾設立司農司,掌農耕之事。”
朱翊鈞問“后來呢”
“洪武四年,罷。”
朱翊鈞說“所以,朝廷這么多官員,只說要重農務本,讓老百姓都回去種地,卻又沒有專門的官員,去幫助他們。”
“”
這個問題,竟然是年僅九歲的皇太子所關心的,趙貞吉真要對他刮目相看了。
“這個問題非常好,殿下小小年紀,心系百姓,乃是大明之福。”
他擔心朱翊鈞接下來又問出什么讓他為難的問題,于是,接著往下講“唐太宗見皇太子騎馬,又問道你知道馬是怎樣來的嗎”
朱翊鈞調皮的笑道“哈哈,這個我知道,小馬當然是母馬生出來的啦。”
“”
趙貞吉卻沒有笑,他嚴肅的說道“這是能夠替人們代勞的東西,要使他既勞作又得到休息,不耗盡氣力,這樣就可以常有馬騎。”
朱翊鈞贊同的點點頭“所以,要是能有一種車,不用人力,或者馬來拉,又跑得很快就好了。”
“”
趙貞吉實在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明白他腦子里為什么有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馮保在一旁卻聽得很認真,心道有的,你說的這些都有,就在我生活的那個時代,如果有機會,真想帶你去看一看。
朱翊鈞見趙貞吉神色為難,便也不再往下深究這個問題“趙閣老,你繼續往下講吧。”
“太宗”趙貞吉感覺自己額上的汗都要下來了,低頭看了一眼準備的講義,“太宗見太子乘船,又問道你知道船是如何在水中前行的嗎”
“嗯”朱翊鈞覺得這是個好問題。以前他和皇爺爺住在西苑,每年的三四月,春和景明,湖光瀲滟,皇爺爺總會帶著他泛舟太液池。
“我記得,是用漿劃水,船就可以前行啦。”
說到這里,朱翊鈞又疑惑了“為什么用漿劃水就能讓船在水里前行呢,這是什么道理”
“”
趙貞吉實在不明白,在唐太宗誨諭太子中,李世民的皇太子李治,一問三不知。
而他們這位皇太子,每個問題,他都能反問出三個甚至更多問題。
一旁的馮保,聽他倆一問一答聽得倒是認真,心道趙閣老答不上來的,我倒是可以試試。既然太子殿下如此好學,那數學、物理都可以安排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