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又說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我給殿下講一個故事。秦穆公想要東進中原,打算出征鄭國,但途中需途經晉國崤山。崤山地形險阻,道路狹窄,十分利于伏擊。殿下認為,秦國應該怎么做”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向晉國借道。晉國出征虞國,也是向虢國借道。”
馮保曾經給他講過假道伐虢的故事,他記得很清楚。
徐渭又問“那殿下認為,晉國會答應嗎”
朱翊鈞搖了搖頭“應該不會,畢竟他們用這一招攻打了虢國和虞國。”
“事先借道,晉國未必答應,還會引起鄭國的察覺。”
朱翊鈞說“那就不要借道,直接過去。”
“那便是對晉國的入侵,殿下認為晉國會輕易讓秦國的兵馬過去嗎”
“這肯定不會。”
“那殿下認為該怎么辦呢”
這的確是個難題,朱翊鈞想了想“要么先解決晉國,要么,還是算了吧。”
聽到他說算了吧,徐渭露出贊賞的神色。又接著往下講“但秦穆公一心想要稱霸中原,聽不進勸誡。”
“那后來呢”
“秦國仍然向鄭國出兵,成功越過崤山之后,到達滑國,卻被一名鄭國商人察覺,他急中生智,假冒鄭國使臣前去拜見秦軍首領,謊稱鄭國國君特意派他前來迎接。”
“秦軍認為鄭國使臣遠道而來,必定已經察覺秦軍的偷襲計劃,并且有所防備,轉而改變目標,滅了弱小的滑國。然后將滑國女子、金銀寶物裝滿兵車,滿載而歸。”
朱翊鈞已經猜到了結果“他們在路過崤山遭到了晉國的伏擊。”
“沒錯,全軍覆沒。”
“為什么”朱翊鈞不懂,“晉國為什么要這么做他們和秦國應該是聯盟才對,有個詞就叫秦晉之好。”
“當時,晉文公去世不久,晉國正是國喪。秦軍違背了諸侯之間不加喪,不因兇的約定。再加上滑國國君與晉
國國君同姓,兩國之間本就有著深厚的聯系。”
aaadquo此役之后,秦國和晉國關系破裂,整個中原地區的局勢風云突變。本來,楚國忌憚秦晉之間的親密關系,不敢北上。aaardquo
想看天予昭暉的大明皇孫的團寵日常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朱翊鈞聽明白了“所以,這一戰真正的受益者其實是楚國。”
“是的,秦晉崤之戰之后,楚國開疆拓土,終于迎來了問鼎中原的契機。”
于是,朱翊鈞給這個故事做了總結“一開始,秦國就不該千里迢迢進攻鄭國,更不該在不了解背景,也不做任何謀劃之下,滅了滑國。”
“但晉國也不該不考慮大局,趁一時之快在崤山殲滅秦軍。”
徐渭贊許的點點頭“看來,殿下已經領悟到孫子兵法的精髓。”
“是什么”
“慎戰。”
朱翊鈞問“怎么說”
“亡國不可以復存,人死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望殿下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