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把高拱請回來,雖然因為李春芳還在,不能向他保證首輔的位置,但是也絕不能讓他受委屈。
于是,隆慶在讓高拱入閣參議機務的同時,還給了他另一重身份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負責整個朝廷官員的人事任免,內格輔臣負責為大臣的奏疏擬票,若閣臣兼任吏部尚書就會出現,自己任命的官員寫奏疏,他自己擬票的情況,那大明朝的主都讓他一個人做了。
為了規避這種獨攬大權的情況,一直以來,朝廷都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內閣輔臣不兼任吏部尚書。就算嚴嵩把持朝政的時候,也只是暗地里向皇帝推薦小舅子,沒有明著自己來。
可見隆慶對他的高先生,那絕對愛得深沉。
現在負責人事任免的吏部尚書,和頂頭上司兵部尚書都沒有表態,戚繼光想要募兵十萬的事自然就卡住了。
這天朱翊鈞又在雍肅殿,陪著隆慶批閱奏章。沒一會兒,高拱來匯報近期工作,朱翊鈞聽得比他爹還專注。
高拱匯報完工作,就準備告退,剛開年,內閣挺忙的,他又剛回來,得在話語權上和李春芳掰掰手腕。
朱翊鈞見他要走,趕緊說道“高閣老,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忘了說呀”
高拱稍微想了想,回道“臣并無遺漏,殿下可有別的事”
朱翊鈞笑笑“有一點。”
“殿下請講。”
朱翊鈞問“高閣老,你為什么反對戚將軍關于邊防練兵的提議”
高拱一愣“臣并沒有反對。”
朱翊鈞說“你也沒有同意,你為什么不同意”
“我”高拱一把年紀,快被他繞暈了,“殿下,不同意的人不是臣。”
朱翊鈞也糊涂了“那你到底同不同意。”
“殿下,每年幾百萬兩白銀的軍費開支不是小數目,不能草率。”
這話朱翊鈞聽了很多次了“那要怎么樣才算不草率”
高拱說“至少要有一個期限,從募兵開始,到十萬軍士、九邊各處、京城三大營練成。每一個階段所花費的時間、銀兩、各項開支都一一列出來。內閣再與六部商議可行性。”
朱翊鈞想了想,他說得也有道理,涉及到國家重大決策,必須要落實到每一處細節。大伴也時常說,小到每天的讀書學習,大到國家的軍政要務,凡是都得有個計劃,按照計劃一步一步來,不能看一步走一步。
“可以,不過我有一個要求。”
高拱心說你個十歲小兒,還跟我在這兒一本正經的提要求。但人家畢竟是皇太子,是儲君,儲君也是君,君有要求,他這個做臣子的就有義務聽著。
“殿下請將。”
朱翊鈞說道“戚將軍是武將,現在又要協理神機營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