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親率大軍殺得叛軍節節敗退,韋銀豹退至潮水,負隅頑抗,用滾木和擂石殺死大量官軍。大明官軍見久攻不下,相持月余。
叛軍占據山頭有利位置,俞大猷不敢強攻,只能轉變戰略,先圍起來,斷糧斷水,跟這些叛軍耗下去。
又是月余之后,俞大猷派出廣西本地的南丹吐司狼兵,喬裝打入叛軍內部,竊取敵軍情況,埋伏其中,等待時機。得知他們缺水缺糧,立刻組織精銳士兵,賞以重金夜里強行登山,終于在內外夾攻之下,大敗叛軍。
這時候,殷正茂傳來命令重金懸賞韋銀豹的首級。不過幾日,韋銀豹的兒子韋良臺便向朝廷投向,獻上了他父親的首級和衣物。
驗看首級的官員確定無誤,叛軍首領韋銀豹已死,韋良臺這個繼承人也主動投降,雖仍有小部分叛軍突圍,四散逃竄,但韋銀豹死了,其他人也成不了氣候。
殷正茂親自押解韋銀豹的首級和兒子進京,隆慶在乾清宮召見了他,朱翊鈞得知消息,也趕了過來,湊熱鬧。
父子倆沒見過人的首級長什么樣,何況是隔了這么多天的首級,既有些好奇,又有些害怕。
朱翊鈞心里還在想,那人頭不會已經腐爛到看不出面目吧。
但盒子打開那一刻,還是讓他小小的吃了一驚。
人頭比他想象中更加完好,頭發雜亂,皮膚灰敗,怒目圓瞪。
朱翊鈞本能的往后退了一步,隆慶就站在他身后,一手摟住了兒子的肩膀,另一只手要去捂他的眼睛。
朱翊鈞只是剛看到人頭的那一刻,視覺沖擊有些震撼,適應一下就感覺好多了。
他抓著隆慶的手往下拉,露出眼睛又去打量那頭顱,看著看著就發出了疑問“這個韋銀豹看著還挺年輕,難怪七十歲還能率領叛軍造反。”
隆慶才不管他看著年輕還是衰老,總之,這場起于景泰年間,延續一百年,幾代人的叛亂徹底得以平息。朝廷調集十四萬大軍,耗費糧餉數百萬兩,總算有一個滿意的結果,他也能松一口氣。
隆慶立刻讓內閣擬旨,要嘉獎有功的將領,為將士們慶功。可就在幾日之后,圣旨還沒來得及傳下去,來自廣西的另一份奏報飛至京師韋銀豹率領殘部卷土重來,又在古田鳳凰村附近起事。
隆慶大驚,不僅隆慶,整個朝廷上下也都震驚不已。
朱翊鈞問道“究竟有幾個韋銀豹呀”
這個問題不需要別人回答,他自己就清楚答案那個人頭根本就不是韋銀豹。
他們沒有人見過韋銀豹,也不知道他長什么樣,只有與叛軍交戰過的前方將士才知道。
殷正茂自知這次犯下大錯,說是
欺君也不為過,立刻進宮,跪在隆慶面前請罪。
這件事若換了世宗,他殷正茂已經人頭不保了,但他運氣好,面對的是隆慶這樣心懷仁慈,也不喜歡動不動就要人命的君主。
隆慶并不著急治他的罪,而是命他立即返回廣西,解決此事,戴罪立功。
時值中秋,京師的天氣早已轉涼,殷正茂頭上卻淌下大顆汗水他是真以為自己人頭不保。幸而皇上開恩,再次給了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