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壽圣節前,禮部就上了名單,讓一部分官員回京朝賀,被朱翊鈞拒絕了。
這么遠的路程,一來一回費時費力還費錢,關鍵他也不需要這么多人慶生。
接受百官朝賀之后,朱翊鈞到建極殿更衣,對身邊的人抱怨道“明年連這個百官朝賀也取消了吧,我瞧他們也不愿意,正巧,我也不愿意,大家就不必相互勉強了。”
“我皇爺爺”
說到這里,他的聲音戛然而止,神色也黯然下去。
當年,世宗的身體早已經不行了,因為想多陪陪這個寶貝孫兒,硬是堅持到了他的生辰之后。
朱翊鈞低聲呢喃“我又想皇爺爺了。”
再過兩日,就是世宗的忌日,朱翊鈞要親自到永陵祭奠。這么冷的天,冰天雪地,為了皇上的安危,百官勸他留在宮中。
他去大家也得跟著去,雖然就在京郊,那也是好幾十里地,這個天氣,來回走一趟也挺要命。
朱翊鈞一想也對,他自己既不怕冷也不怕累,走一趟倒沒什么,下面這些官員,一個個年老體弱,半路上有個好歹也不好辦。
雖然這幫老頭子天天跟他作對,但朱翊鈞珍視生命,不想讓任何人白白送命。
馮保一直覺得,他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神性。別的皇帝愛民都是作秀,他愛惜百姓卻是真情實感。
過年的時候,皇帝照例要在乾清宮設宴。晚上,朱翊镠問他“哥哥,什么時候看鰲山燈和煙
花”
朱翊鈞說“沒有鰲山燈,也沒有煙花。”
朱翊镠嘟嘴“可是,父皇在的時候就有。”
隆慶被他身邊的太監蠱惑,每年都要在宮中設鰲山燈,放煙花,還不是一日,是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七,每日都有,宮中日日燈火通明,節日氛圍濃烈,當然,銀子也花費巨大。
現在朱翊鈞當了皇帝,前不久,才聽大臣和司禮監核算這一年的國庫收支情況。聽完只覺得事事都要花錢,那點稅賦卻少得可憐。
好在因為月港開海,海澄縣的稅銀每年都在增加,江南地區自從推行“一條鞭法”之后,稅賦也有一定提升。
總之,朱翊鈞覺得,花錢看煙花,不如拿去鞏固邊防,或者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轉念一想,張先生說了,朝廷奢靡成風,貪贓橫行。他又覺得,銀子放在太倉,最后也不知道落入誰的口袋,倒不如先放進自己口袋。
張居正時常提醒朱翊鈞,國庫緊張,要節儉,甚至讓他白天多讀書,晚上就別看了,這樣還能節省一些蠟燭。
朱翊鈞都照做了,但是,他父皇在位時每年要從太倉銀提多少銀子,現在也一樣,一兩都不能少。
百官實在看不懂,他們這位小皇帝才十四歲,也不織造,也不選秀,也不放煙花,也不修宮殿,連皇宮里的伙食逗比以往精簡了許多,他要這么多銀子做什么
有言官上疏勸諫,朱翊鈞御批“朕的事,你少管。”
“”
不過弟弟妹妹畢竟還小,一年到頭,過年這幾日總得讓他們高興高興。
朱翊鈞提前幾日給弟弟妹妹準備了一場考試,按照成績獎勵銅錢,考得好多發一點,考不好少發一點。
又讓太監去長安街的集市上買了一堆小玩意兒回來,過年的時候,扮成游方貨郎,擔著挑子叫賣,弟弟妹妹便能拿著錢去買自己心儀的玩具。
還有個小妹妹太小了,才一歲多,話都說不明白,更不會花錢。
朱翊鈞便抱著她,哄她叫哥哥,叫一聲就獎勵個小玩具。
朱堯姜可太喜歡他了,“哥哥,哥哥”叫得停不下來,得了玩具還會靠在他肩頭咯咯的笑。
太監還準備了一堆手持的煙花,朱翊鈞帶著弟弟妹妹一起放。雖然沒有大型煙花的絢麗多彩,但自己動手也別有一番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