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不但會打仗,還很會做官。
在浙江抗倭的時候,俞大猷三天兩頭被卷進莫名其妙的風波之中,打了敗仗還要被胡宗憲推出來頂罪,最后被陸炳所救。
正是因為他為人太過正直,不懂,也不屑去琢磨那些官場潛規則。
戚繼光不一樣,他父親戚景通,剛毅好學,軍事才能出眾,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正四品官,家里卻窮得叮當響。戚景通死后,戚繼光兄弟倆連書都讀不上。
戚繼光繼承了他父親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心中也早已種下保國安民的種子,但他也明白,官場就是如此,朝堂之上波云詭譎,靠著一腔熱血,無法實現報復。
全國各地,這么多總督、總兵,沒有幾個不貪墨軍費。有的人是為了自己享樂,戚繼光恰恰相反,他自己過得一向樸素,朝廷派來的官員,卻好酒好菜的招待,臨走時還會送上一大車“土特產”,方方面面都能照顧到位。
馮保身為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自然也是他要打點的對象。
哪知道這位司禮監掌印不僅婉拒了他的“土特產”,連席間喝的酒水都是自帶的。
戚繼光還以為自己送的禮物不合馮保心意,拐彎抹角的試探他究竟想要什么。
馮保也委婉的告訴他,不用在自己身上花錢花心思,因為他和張居正一樣,會無條件支持戚繼光,圣上也是如此。
馮保建議,不如把這些錢花在刀刃上,比如改進一下豎爐煉鐵,如何造出利用率更高的球團礦,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不過,馮保還是向他討了一樣東西。這東西對戚繼光來說倒也不難,立刻就命人給他找來了。
朱翊鈞在薊鎮一十日,皇太后三天兩頭就派人來,給他送衣物,送吃的,生怕凍著他餓著他,還催促他快些回去。
吃的穿的朱翊鈞收下了,只字不提要回去。
張居正也時常派人過來,主要給他送奏章。小事元輔自己就處理了,大事都不忘向皇上稟報。
終于,薊鎮練兵結束,朱翊鈞也該回去了。
回到紫禁城,張居正和呂調陽帶領六部九卿、都察院在宮門口迎駕,朱翊鈞別人都叫去文華殿,說了說這次薊鎮的見聞。
說來也巧,朱翊鈞出門大半個月,文華殿中,積壓了不少奏章。就有人因為這次戚繼光在薊鎮舉行聲勢浩大的練兵,而彈劾他。
理由是,他每年要花費朝廷上百萬兩白銀的軍費,并沒有殲滅多少敵人,反而花在了大規模演習這種華而不實的地方。
第一日早朝,朱翊鈞就在百官面前提到了這封彈章“朕親自在薊鎮校閱一十日練兵,非但沒有感覺華而不實,反到認為很有必要。”
“各地總督、總兵都應該向戚繼光取取經,學一學他是如何練兵,如何根據敵情布陣,如何讓軍士保持戰斗力。”
“更重要的是,此次練兵,戚繼光還邀請了土默特部前來觀戰,對于我們的敵人來說,也是一種威懾。”
“倒是你們有些言官,罔顧事實,甚至沒有親臨現場看過,就敢寫封彈章胡說八道,也不只是何居心。”
“難道是看不得我大明邊境太平幾日,故意挑事”
“”
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嚇得百官瑟瑟發抖,跪倒一片“臣等不敢。”
朱翊鈞把奏折扔到吏部尚書腳下“此人外調地方。”
“退朝”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