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禿一再強調愿意歸順大明,永不再犯。并說,這是他們三人早就商量好的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可以鉆刀立誓。
他的話朱翊鈞也就是聽聽罷了,并不當真。
不管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的話,他都不信,他只信自己的判斷。無數歷史的教訓都告訴他,這些人不讀書,沒有誠信可言。為了活命,發誓就跟吃飯一樣簡單,違背誓言也跟吃飯一樣簡單。
沒過幾日,朵顏衛的人竟然主動扣關,釋放了他們掠走的邊關百姓,并且跪在長城外痛哭不止,請求戚繼光釋放董狐貍等人。
譚綸和戚繼光商,以及一眾守將商議的結果仍然選擇相信董狐貍。一來,放他們回去,他們若履行諾言,再不反叛,便可以在大明和察哈爾之間,起到牽制作用。
二來,就算他們違背誓言,經過這次重創,朵顏衛和薊鎮實力懸殊太大,也不足為懼。
談論和戚繼光南征北戰,經歷過無數大小戰役,有著非常豐富的軍事經驗,朱翊鈞有點動搖,但總覺得就這么輕易的放虎歸山絕非良策。
“大伴,”夜里,朱翊鈞拉著風暴,在總兵府的屋頂上看星星,“我有些拿不定主意,應該相信譚綸和戚繼光,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
馮保很清楚歷史的走向,本來,戚繼光活捉的只有長禿,跪在關外求情的人是董狐貍,戚繼光同意放人,董狐貍忌憚戚家軍,再不敢進犯薊鎮,轉而去遼東攻打李成梁。
朱翊鈞堅持不肯放人,才是正確的選擇。
馮保說“譚總兵和戚將軍做出放人的決策,一定經過周詳的考量,但我認為,陛下應該叫堅持自己的想法。”
朱翊鈞卻道“可我一時間也想不到解決辦法。”
既要穩固邊防,又要考慮大局,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有那么容易,譚綸和戚繼光也不會因為鉆刀立誓,就把人放了。
朱翊鈞仰躺下來,枕在馮保的腿上“我得捋一捋。”
“朵顏衛駐牧于山海關東北側至喜峰口之間,后面是東遷的察哈爾部。”
“所以,戚繼光才說,放歸董狐貍,可使朵顏衛在大明和察哈爾部中間作為牽制。”
他忽然皺起眉頭“我好像,在哪里聽過這個說法。”
“對了”他一拍大腿坐起來,“那年把漢來降,王崇古就曾說過同樣的話,若俺答不肯為孫子屈服,便將把漢和他的部下安置在塞下,指派把漢統轄,如同漢代在烏桓設置屬國,牽制俺答。”
“我有一個想法,”夜空下,朱翊鈞的眼睛亮閃閃的,仿佛天邊的星子落入了他的眸中,“不過,咱們得去一趟宣府,明日就出發。”
馮保大抵猜到了他的想法,覺得他實在太聰明了,每個人都會在不經意間,成為他的老師,他記在腦子里的東西,說不定哪一天就能派上用場。
而當下對于蒙古各部的每一步部署,都會在將來影響遼東局勢,繼而改變大明王朝未來的命運。
打定主意,朱翊鈞便不在薊鎮久留,叮囑戚繼光,繼續與朵顏衛的人周旋,先不要放人,等他的消息。
當天,他就帶著人往西邊,路過古北口,出居庸關到達宣府。
宣府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成祖遷都北京之后,宣府更是保衛京師,防御蒙古南下的咽喉之地。
進了城,朱翊鈞便放慢了腳步,好奇的東張西望。此地雖然與京城沒得比,但和薊鎮比起來卻是更大,更繁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