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棘心號向陸地方向靠近,籠罩在晨光中的瑞光城在他眼里也是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這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堅城,面朝騰海,背后依托啟山而建,最顯眼的的內城位于一片高聳的臺地上,望夏臺、都護衙署、泰陽學宮、賢哲祠等等規制較高的建筑都在那里。
而臺地下方的建筑群則沿著高低起伏的地形鋪開,最外沿擴張到海面上的是旦港,由于整個城址被夾在啟山和海岸中間,所以大體呈現出一個南北走向的較為狹長的分布。
東廷都護府約有人口三百多萬,瑞光城就占據了三分之一。
這里的天夏人大概有二十余萬,剩下大多是安人、安人和天夏人的混血后裔,還有一些則是是土著邦國的歸化蠻人。
在啟山背后,遠處的安山山脈上,有一座高冷雪峰屹立在天穹之下,恍似天地之中嵌入的一個剪影,只看那孤高峻拔之姿,就讓人為之屏息。
在當地的土著語里,這座雪峰叫作“乞格里斯”,意即“孤獨的天女神”。
當年都護府的大軍還沒有踏上這片土地時,副都護楊恭在海上遠遠看見壯闊山勢中挺立的這座孤拔高峰,就脫口說出了“與天同壽誰為友,橫推萬里第一峰”這句話。
這是天夏人到來后,唯一沒有改名的山峰,至今仍叫神女峰。在那里建有一處天夏烽火臺,傳聞在那里點起烽火后,連天夏本土都能望見。
張御正在觀望的時候,身后腳步聲起,趙相乘走了過來,與他并肩而立,看著眼前的景物,他感慨道:“當年關征大都護到了這里后曾說‘日月經天,瑞光出焉’,首府瑞光也是由此得名。”
張御道:“都護府偏遠地界的民眾都說這里福瑞之城,居此處者,貧者能得溫飽,富者能享善終。”
趙相乘嘆了一聲,道:“但愿如此吧,對了,張少郎,你到了首府后,可有下榻的地方么?”
張御道:“我之前從未來過首府,并沒有熟悉的地方。”
趙相乘從袖口里拿出一張名帖,遞給了他,道:“城南有一處安廬居,是我安巡會的產業,別的不說,安全當是無虞。你持我的名帖到那里,會有人好生招待你的。”
張御接了過來,道:“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趙相乘笑道:“小事。”
三艘戰船都是順風滿帆而行,速度極快,在看到瑞光城沒多久,就進入了城外的旦港水域。
港口里此刻停泊了百十艘大小船只,白帆成林,遠遠近近的人聲與鷗鳥聲不絕于耳。
在內河航道沒有開通之前,這里最早是都護府的軍港,擁有七個碼頭,可容納四十艘戰船同時停泊,而現在從騰海諸島和內陸河道運來的貨物,如今大多數在這里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