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到了原先位置上,想了想,問道:“張君子,不知你師承何人?”
張御坦然道:“老師自稱陶生。”這的確是教導他學問的老師,教會了他最基本的知識文禮,沒有這一位,后來他的學習定然坎坷許多。
三人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不過既然對方知曉天夏古禮,那極有可能是最早跟著都護府大軍到來的那批罪官之后,所以用了化名。
朱安世見這里問不出什么,就又道:“張君子今天以古時賢者之禮與我們相見,莫非要想宣講古夏經學么?”
張御抬起頭來,知道關鍵的時候到了。
古代博物學這門學問涵蓋極廣,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面前這三位固然有勝過他的地方,但也肯定有不如他的地方。
可是學問這東西,有時候是講話語權的。
要是學宮為了維護名譽,一心不讓他過關,那么根本不用駁倒他,只要設法證明他所學的東西一無是處,于都護府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就行了。
譬如朱安世所說的古夏經學,早就是塵封舊室,蛛網蔽結了,很少有人再去鉆研了。就算他能提出一些高論,也不過是贏來兩聲喝彩,并不可能讓學宮為他破例。
可有些時候,他卻未必需要按照別人安排的路子走。
他看向上方三人,道:“非是,學生來此,不是為了在諸位面前講述學問,而是有一道事關都護府安危的告策奉上!”
朱安世聽到這句話,一下眉頭皺起。心中剛剛對張御升上來的些許敬意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就連柳光和辛瑤兩人也有些意外。
什么是告策?簡單來說,就是對都堂之上的政務提出有益的見解。
可這些東西哪里是讀了幾篇學問就能懂的?
就算泰陽學宮出去的學子和師教,若無經驗,也不可能在都護府治署里直接任職,需先去地方鎮城做幾年事務官,有過一番歷練,才會被放到合適的位置上。
未曾出過仕的年輕人,談什么告策?又用什么談?
柳光感受到張御語聲之中自有一股讓人信服的力量,便對朱安世和辛瑤兩人說道:“張君子聲亮氣宏,說不定真有什么有益于都護府的高策,我欲一聞。”
辛瑤目不轉睛的看著張御,推了推眼鏡,道:“同意。”
朱安世盡管不認為張御這個年輕人有指點江山的能力,可那氣勢十足的語聲也令他感覺不妨聽上一聽,于是他一拱手,道:“張君子,卻要請教,這告策為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