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夏對上宸天發動猛攻之際,張御盡管身在萬曜大陣之中,可對那里的局勢也是著重關注的。
畢竟他所在之大陣也是整盤棋局上的一角,還是較為關鍵的一角,是沒法脫離出去大勢的。
通過訓天道章,他自是能準確知悉此刻另一端正在發生的一切。在得知上宸天已然放棄大陣,退縮到了青靈天枝最深處,便知那里戰局當是大致穩固了。
若是沒有上層大能插手,或者別的什么后手,上宸天只靠自身,應當是沒什么能力再反轉大局了。
他此刻虛空通道那處望有片刻。上宸天如此景象,寰陽、神昭兩派只要不放棄入世,就不會沒動靜,自己這里也當再加快一些了。
此前他與陳、白兩人斗戰過后,對于兩人的神通變化也是琢磨過了一番,結論就是唯得利用好鎮道之寶,才能夠與隨后到來的敵手對抗。
他雖以目印看到了清穹之氣的各種變化玄機,可他并沒有去琢磨怎么解化運用,而是在思索用何辦法承接更多清穹之氣,設法并以數量來壓制變化。
這也符合他一貫的斗戰理念,變化不足,那就以力量來補。
他并不是不看重變化,也認為這是修士斗戰中較為重要的一環,可他的功行心力可以依靠各種條件趕上前人,變化這東西卻是需要依靠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的,在這方面他怎么樣都是比不過那些修持長遠的修道人的。
但是怎么接引清穹之氣卻是關鍵。他還記得,廷上諸位玄廷把清穹之氣渡來時,他開始還能指引去處,到后來便只能隨波逐流。
清穹之氣一旦超越了自身承受極限,自便是無法駕馭的,那要了過來也沒有用,故是必須自己有更多的承載之力。
照理說心力越多,可得承載便越多,可他的心力在短時內沒可能再做較大的提升了,故需從別的地方來想辦法。
自回陣之后他便一直在思量此事,到現在已是有了一些較為清晰的思路了。
他自己是無法久承這等力量,可又何必一定要做到這一點呢?畢竟這本就是外來的力量,他不必要做到完全駕馭。
便若方才承受諸廷執送來的清穹之氣一般,待接引過來后,再于一瞬間運使出去,也一樣可以達到攻襲敵手的目的。
他有命印在身,足以承受更多更為龐大的力量。
思路是如此,不過在之上細節還有待商榷。
清穹之氣是你能承擔多少才能接引多少過來。這就像水池蓄水,水池本身之寬廣決定了你所能承受的上限。
在對陣虞清蓉中他能擁有更多,那純粹是因為玄廷諸廷執在不停渡送過來,源頭上并非是他主動的。
這個問題不解決后面的事自也無從說起。
不過他不止是持有命印,還同樣持有言印,后者方才是他的根本,若是以言印引動清穹之氣,因為此印依托大道,那么一瞬間可得牽動過來的力量當遠勝于自身之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