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那位道人這時一抬手,便一道金符飄落至張御面前,道:“我等一直以鎮道之寶遮護諸維,不令己方世間遭受外擾,唯見求證道法之人,才會放開護持,由得其去尋道。張廷執何時心意定下,何時可持此符喚我。”
張御伸手接了法符過來,收妥之后,打一個稽首,“謝過五位執攝指點。”
五位執攝形影未再言語。
張御知道該里離去了,再是一禮后,便轉身而行,往原路退回,隨著他身影漸漸進入一片光幕之中,就從此間退了出去。
最右側一名道人道:“上法之道,無中取有,張廷執若過此關門,此一世便是他之承負。若是不過,便為我之承負。”
最左側那道人道:“玄法求道,從來未有,我亦難觀,不論成與不成,萬化之道,總是又多得一變數。”
正中那道人道:“道途之爭,不見道果,則不見勝負,我輩路上,若能多一位同道,那或能打破前障,見得彼端。”
其余道人皆是點首言善。
隨著話音消散,五個道人形影也是漸漸從玉璧之上消失不見。
清玄道宮之內,張御從那扇門戶之中走了出來,隨他站定,那扇門戶化也是重化為了一封玉書,飄落至他的手中。
他看了一下,此物不曾化去,也即是說,以后他依舊可憑此物去見五位執攝,如此看來,諸廷執在摘取了上乘功果后,可能都是持有此物,能自行前往面見五位執攝。
轉念下來,他將封玉書這收妥,又將那一枚金符拿了出來,看過幾眼后,便思量下來求全道法之事。
修道至這一步,實際上已經沒有什么具體的功法口訣之說了,上境之人只能告訴你前面還有路,告訴你該往何處去。但也只是能說一個大概罷了,具體該是怎么走,全看修道人自身,他人也教不了你。
所以途中不會有額外護持,也不會有人來相助,所有遇到的問題全需靠他自身來相機化解。
但如此已算是不錯了。
他此刻已然明白,元一化生后,便化無數之世,無數之我,但是彼此相隔分離,永無照見,于一般人而言,不見等若不存。
可是修道人則不同,待到了一定境界之時,譬如成就玄尊之后,從世間跳脫出來,那么隨自然會感到外世之我。
從道法上看,因為諸我都想求得元一。你不去解決那些外我,外我就會來殺你,求道執念越重,此事便越頻繁,甚或每時每刻都有外我來伐,道行愈深,感受越多。
這也就是有諸位執攝鎮定諸維,才無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