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所言的那件東西,如果沒有被毀去,或可能被轉挪到別處了。陰某又從昊族的地方文卷上查了下,兩處地界的修士不知所蹤,唯有一處地界那一批弟子躲去天外了,意思是投奔了天外六派,或許六派知悉這些人的下落。”
張御點了下頭,他雖然并不覺得一定能找到,但總可試上一試,問道:“可是知曉這批弟子的名姓么?”
陰奐庭道:“雖無所有人的名姓,但也有幾人有記載。”
張御道:“有幾人便好,道友可將此告知于我。”
下來待得了陰奐庭告知,他與其別過,立刻尋到金郅行,還有一些拜入天外各宗之中稍微有一些地位的玄修,請他們對有此名姓幾人加以留意。
有一個玄修當即回應,說是其中有一名名喚松治的修士,似在傳書之中看過,但出身來歷卻不知,還有查看一番,但或許要等上許久。
張御倒也不是太過急切,只是令這個弟子多多加以留意,金郅行這時則是傳言道:“廷執,屬下正有一事稟告,近來六派之中走了大批修道人,說是去往援烈王,抵擋熹皇侵攻,屬下本來亦在被派遣之列,不過后來設法留下來了。”
張御聽他描述,才知金郅行發揮了結交同道的本領,與一名手握實權的長老交好,非常得其欣賞,明明他是外來之人,按說這次就該被遣往地陸之上,可偏生他就被留下來了,反而是門中一些修道人被派了過去。
金郅行這時又道:“還有另一事,廷執屬下近來探聽了一個隱秘,這天外六派這些年來一直秘密找尋兩枚‘失星’。”
他解釋了下,說傳聞此世道法最早是通過觀摩星像,師法天地自然而成就,對于天上星象的十分關注,對星象變動也是十分熟悉。
可是不知何故,某一日,虛空中卻有兩枚天星驟然消失,事先既沒有先兆,后面也沒有任何下落。
而這一切,恰恰就是在濁潮到來,道機變化之前。
奇異的是,這兩星因自修道人認識星象以來便即永恒不動,一左一右分別兩邊,被稱呼為“天目”、“天門”,可天目天門消失,隨后引發大變,就有人將這兩件事聯系到了一起,故有一個說法,“失星回,則道機歸”。
張御略作思索道:“在道機變化之前?金道友可知多久?”
金郅行回道:“說是之前,實則也有個兩三百了載。”
張御思考了一下,青朔道人是在道機變化的數十載前作出判斷的,這般看來,失星發生還要在青朔道人入道之前。
恐怕也正是因為長久沒有影響,所以最初才以為只是一個異象,未有將后來的濁潮變化放到一處。
只他有種感覺,覺得這里面似還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己留意,只瞬息之間,心中就掠過了幾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