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馮昭通入廷,這倒不是為了單純收攏人心,壑界有訓天道章和相同道念,連修行的道法都是極為接近,壑界事實上已然是天夏一步了,彼此幾乎沒有差異。
但壑界如此之大,人口比得上一洲之地了,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修道人,而且壑界勢必要擋在最前面,這就需要給予其相應的支持和重視,沒有一位廷執在廷上卻也是說不過去的。
馮昭通若有所思,他顯也是想到了這一節。這顯然不是他自己的事,而是整個壑界之事了。
風道人又言:“何況馮玄尊你的道行能力,我們都是看在眼里,以你本事,成就寄虛不是什么難事,而玄廷更看重的,是你過往統御一洲之地的資歷和經驗。”
馮昭通算是一界之中道行最高之人,而且積累也厚,這等人物摘取上乘功果都是有可能的,在天夏支持之下,寄虛之境對其根本不是什么難關。
而且其人無論威望,還是能力都是過關。更不容易的是,這人從一名底層修道人做起,調和各方,慢慢積功而上,看著其人天資出眾,實則卻是腳步走得極為扎實之人,成為廷執的條件無疑都是具備。
唯一缺憾,可能是對天夏不怎么了解,但是這個無妨,只要壑界他足夠了解便是了,本也無需他一上來對天夏拿出什么有用建言來。
馮昭通慎重考慮了下,道:“玄廷這般安排,想是有玄廷的考量,馮某也愿意接受的,但是馮某以為,寄虛之境未至,馮某不敢授領此位,等到馮某功成,若是玄廷還愿意垂恩馮眸,馮某則愿聽從安排。”
風道人暗道:“這位馮玄尊雖然是真修,但壑界之人得的都是張廷執傳法,他若成為廷執,如此玄廷之上,又可得一位支持之人。”
不過馮昭通非要堅持到了寄虛之境上位他也理解,這是怕惹人微詞,進而看輕所有的壑界修道人。此人這等做法倒是持重,這讓他更為看好這位。
同時他也是感到,自己也當是更為努力一些了,因為諸廷執之中也就他未曾達至寄虛之境,但這個問題,在他解決自身道法之后就不是問題了,只是時間長短罷了。
畢竟廷執是有玄糧用以修持的,還執掌清穹之氣為參鑒,怎么也不會落人于后,摘取上乘功果他不敢想,但再進一步是有信心的。
說了此事后,他也不再繼續提,而是說了一些廷內外的事機,一個夏時之后,來到一座大殿之前,壑界諸人在安排之下,來與陳首執及諸位廷執相見。
進入大殿之后,一眾壑界修士見到張御立在階上,僅在陳首執之下,心中激動之余,也是放心了不少。
陳首執安撫他們一番之后,便讓晁廷執宣講天夏規禮。
眾人都是表示愿意恪守規禮,絕不逾矩。
接下來,則是由韋廷執宣頒壑界按天夏之法置洲設府。其次,立下貫通兩界世域的門關,如此哪怕是尋常修士亦可以乘坐飛舟往來天夏與壑界了。
這事壑界諸玄尊在來之前就知曉了,他們對此沒有抗拒,反而很是高興,因為這么做,說明天夏并不是把壑界當做可以隨時舍棄的地界,而是真正當做自己的本土來經營了。
而在宣禮之后,陳首執安撫了眾人一番,隨后便是褒獎,此一回,每一名在對抗元夏之中出力的壑界修道人都是得賜了玄糧。
這樁樁件件都是對兩界有利之事,壑界諸玄尊都是服膺。
張御待事機差不多了,便在階上開口道:“風廷執,上層風光雖好,我天夏內層也是天夏一部,稍候還要勞煩你帶諸位玄尊往下層一行,觀覽一番。”
風道人欣然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