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往矣對這種情況早就習慣了,抓緊扒拉面條。
吃完也不多留。
一抹嘴,說一聲“先生師娘早些歇息”,就溜了。
“你就慣著他吧,看把他慣成什么樣了,沒個正形”看著那溜之大吉的背影,周冷溪愈發氣惱。
吳老夫人卻不服“你不慣五年前就有人讓你把小矣這個入室大弟子除名,打發到下院去,你怎么不干還一句話不說,就一記夫子飛袖,把人的院子給拆了。”
說完她自己先笑了。
周冷溪一張老臉,卻又冷又黑。
沒奈何,他這大弟子就是這個德性,說得好聽是清逸閑散,說得不好聽就是憊懶,一點正經儒生的風范都沒有。
但除名是不可能除名的,就是混賬一輩子,也不可能除名。
看到他這模樣,老夫人臉上的笑意更濃。
呵,還說我慣他,就你最慣他。
自己收的弟子,且受著吧
而且她真覺得自家小往矣,挺好的。
小芊君一直守在旁邊,看到這一幕,也不禁掩嘴而笑,隨后把傍晚聽溪園前發生的事,仔細說了一遍。
聽到謝家玉樹始終視自家孩兒為同輩之人,并立下十境之約,師娘為之驕傲。
連周冷溪的臉色,也略微好了幾分。
離開膳廳后,李往矣來到書房。
此時夜色更加濃郁,一輪明月掛在東山之巔,冷冷的清輝灑在高山幽谷之間,讓位于山腰處的聽溪園,越發冷寂清涼。
李往矣推開窗,抬頭望著空中的清冷月輪,月光落在他的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長。
他想起了先生對自己的“責備”,也想起了謝嘉樹和他的大宗師之約,心中微悵。
作為被寄予厚望的寒山書院兩大讀書種子之一,他當然不會真的每天只浪蕩閑耍,無所事事。
閑散憊懶是有的,但讀書修煉也是有的。
而且他讀書就是修煉。
十年前他與謝嘉樹,同期通過書院遴選上院修行弟子之“小三關”,被接引入院,也同時跨入修行第一境養氣境。
之后謝嘉樹如眾人所期待那般,一路狂飆,前三年幾乎一年一境,后七年也幾乎兩年一境,年方弱冠,就晉升到了第七境,成為“不讓于師”的一洲天驕。
而他,則始終停留在第一境,始終在養氣。
然則,他并非沒有進益,甚至每天都在進步。
只是略微與眾不同而已。
儒門第一境養氣境,乃是“養吾浩然之氣”。
這是儒門修行的根本,正如道門之練氣。
一般的儒門修士,養出九十九道浩然正氣之后,便是第一境大圓滿,然后便能開辟文宮,進階第二境開蒙境。
李往矣養出九十九道正氣后,卻無有止境,不見盡頭。
且他“養吾浩然之氣”十分輕松,其余人養氣,皆需要各種潛修、磨礪、頓悟,連謝嘉樹也不能例外。
他則只需讀一卷書,通曉其精意要旨后,便能增加一道浩然正氣。
十年來,他幾乎堅持每天通讀三卷書,迄今為止,已經讀完九千七百九十九卷書。
氣海之內,充盈著九千七百九十九道浩然正氣。
李往矣查閱過各種古籍,發現他這種情況未有先例。
沒有人知道,需要讀完多少卷書,養出多少道浩然正氣,他才能抵達自身養氣境的盡頭。
但他隱隱有一絲明悟,在等待一個時刻
讀書破萬卷
山院清幽,靜夜中隱隱傳來幾許蛙聲和蟲鳴。
李往矣點亮油燈,就著月色,開始讀書。
翻閱的還是白天未曾看完的天涯劍影。
倏地,一道翠影從窗戶穿了進來,悄然落在書桌上。
看了一眼正專注看書的大師兄,小芊君沒有打擾,輕輕一躍,飄進旁邊的筆筒,恢復本體,變成一株青翠欲滴的青草,化身盆栽,安靜地陪著。
綠葉輕搖,小草兒已經睡著了。
一個時辰后,整卷天涯劍影終于看完了。
這是李往矣讀完的第九千八百卷書。
氣海之中,浩然正氣也增加到了九千八百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