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往矣思量許久,最終有了答案。
他沒有選“天”、“地”二字,也沒有選“陣”、“欺”、“合”這幾個術法一目了然的字,而是選了“變”。
主要是他想到之前與蕭立春的那一番交談。
蕭立春覺得人間天地一萬年來,幾近沒有變化,在儒家學說道統的主導下,變得停滯、腐朽、惡臭。
看過不少古籍的他,其實也知道自上古終末一戰,三教定鼎天下以來,萬年過去,人間確實沒有多大變化。
這其中,儒門確實要負很大的責任。
在蕭立春之前,北止戈洲照湖書院的周青衿,也曾跟他探討過儒家學說的不足,甚至他當初之所以想要演化儒世界,也是因為這點。
現在與蕭立春一番交談,他多有感觸。
他不同意蕭立春將儒門與儒家學說,徹底蕩平掃滅的理念,對于陳舊停滯之人間天地,他著眼于一個“變”字。
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另有古賢人曰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死。
只要這座天地動起來,“活”起來,一掃沉疴,讓九洲世界鼎故革新,歷久彌新,萬物興盛,人道永昌。
這一念頭剛定,李往矣忽然覺得神思一明,渾身舒暢,飄飄然幾欲乘風離地,飛天而起。
“這是晉升聞道十境了”
李往矣愕然,他怎么也沒有想到,會在這個時候突破。
朝聞道,夕可死矣。
這還真是猝不及防啊。
不過仔細一想,好像又是在情理之中,畢竟定下一個“變”字,他確實已經明了自己接下來想走的道路。
這可謂是聞道,明道,而后證道。
灑然一笑,他將一個“變”字,刻入命海天穹上,整個人煥然一新。
隨后便收起了大道煉字術,散去了所有鴻蒙小世界,除“天”、“地”、“陣”、“真”、“合”、“古”、“冥”、“歸”、“欺”九字,收入氣海外,其余萬千金色大字,快速消散。
萬古神字大陣,自然也沒了。
李往矣振衣而出,發現小院中的風雨,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停了。
他正欲搖折扇,喚清風一舒心中暢意,貓貓國師已經帶著寧小枝沖了進來,后面跟著寬衣博帶、老臉憔悴的文廟老爺左思賢。
“小李子,你總算破陣出關了,擔心死貓貓了”
貓貓國師落到李往矣跟前,嘟囔“埋怨”起來。
聽到貍花小貓這話,又看看同樣激動中夾雜擔憂的寧小枝與左老爺子。
李往矣不解“我不就是與那蕭立春閑聊了幾句,又頓悟了一會兒嘛,伱們怎么擔心成這樣”
“只是頓悟了一會兒醒醒,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好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