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暗馬上將腋下的牛皮紙袋整個遞過去,道“這是最新一期天下逸聞的稿子,按照規定請您過目一下。”
李往矣接過牛皮紙袋,將里面的稿子都拿出來掃了一遍。
這期邸報,除了繼續發布黑天圣殿的罪證,號召各大圣地、仙宗、王朝共討之外,還有兩則重要內容。
一是向全天下通告寒山書院正式開山納新之事,離的遠的生員,包括其他大洲的有意入寒山書院的優秀學子,不用擔心已經錯過時日,只要在端午節之前趕到,都可以通過補錄,進入書院。
二是邀請各大洲飽學之士,共赴寒山,一起研究大魏京師地宮下,超級裹尸布銘刻的那段歲月中,那位十三境大修士,留下的那一行血書。
此外還有三十六座鎮天碑,留下那些碧落天文字。
李往矣覺得,它們或許都與未來的滅世浩劫有關,需要集天下百家博學宗師之力,共同將其釋讀出來。
“稿子都沒問題,拿去付梓刊發吧。”
“如此,那我便沒事了。”
郭暗收起稿紙,準備離去,忽然他又停下,看向書桌上的那些書稿。
“山長,你要在寒山論道上,刊登這變之新道嗎”
雖然以前有過不愉快,郭暗與李往矣之間,卻算得上是君子之交,對事不對人,自從知道李往矣悟出新道,邀請書院眾夫子、講席、優秀生員共同探討后,郭暗也加入了進來,參加過幾次深夜論道會。
李往矣點點頭“不錯,不僅僅是寒山論道,我準備在北洲百家紀事和天下逸聞,也都開一個小版塊,一起宣揚。”
“這事我準備在下次夫子議事會上提交討論,你是什么意見”
郭暗道“我支持,畢竟這個變之新道,乃是一推陳出新之大道學問,不能局限為寒山一家之學說,應該推向整個北洲,然后是整個天下。”
“若是發展下去,或許能讓整個人間天地為之一新。”
“不過,我有個建議。”
李往矣揚手“子明請說。”
郭暗道“山長這變之新道,與山長所治之易經關系緊密,甚至可以直接說是脫胎于易學,為了更好地宣揚,讓其他人更好地接納,不如更名為變易之道。”
“易者,亦有變之義也。”
“而易經為天下萬經之首,有它為新道托舉,能減少許多非議,尤其是對于我儒門內部的一些老夫子來說,一門橫空出世的新道,與一門出自易經,來自儒門自家的新學,態度顯然會有所不同。”
所有參加過變之大道探討會的人,都知道這門新道放大來看,其實與儒家宗旨相悖。
而當今人間九洲,最強大的力量便是儒門。
如何處理與儒門的關系,或者說如何讓尚且幼小,需待成長的新道,盡量避免過早與儒門沖突,是一件值得思考的大事。
郭暗這個提議,顯然是一個不錯的法子。
不過李往矣并沒有馬上應允,而是道“且讓我再斟酌一下。”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