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頓住,小心翼翼看了眼李建昆,立馬改口,“反正窩家里復習去了,哪管我們死活啊。”
李建昆和鐘靈的關系,旁人雖然知道的不那么清楚。
但大家也不是傻子,起碼看得出,早已越過一般男女同學的范疇。
魏東平“”
看走眼了唄
這時,王山河發言道“魏老師,書不是我的,李建昆的。”
但沒人當回事,以為他不稀得這個名頭,怕麻煩。
就這么一人。
那總是你們其中一個的魏東平看了看他,又瞅瞅李建昆,忽長嘆口氣。
哎,最沒指望的倆,拿到了最好的復習資料。
浪費呀。
“李建昆這書你的”
既然王山河都這么說,你倆向來一條褲子穿哦不對,王山河的褲子你穿不下。
要按正常情況,李建昆會否認,他也怕麻煩,以他的家庭條件,搞到這書,不合理。
但剛聽老魏長嘆一聲,他略有不爽,昂頭道
“怎么了”
“不錯雖然你平時調皮搗蛋了點,但這件事做得很對,同學之間理應互相幫助,我相信咱們班只要繼續保持這種刻苦勁頭,總會有人考上大學”
頓了頓,魏東平語重心長道
“人家會承你的情,這對于你來說,會是將來寶貴的人脈財富。”
要說話到這里,還算中聽。
但接下來一句,就讓李建昆繃不住了。
“現在是關鍵時期,你和王山河就別再像以前一樣,到處亂跑了,嗯,你懂我意思吧,同學們很需要這書啊。”
懂,書留這里,我和山河隨便唄。
大爺的,哥們馬上就回家
“還有一件事,初試日期已經定下來,11月26號。采取就近考的原則,比如各公社的同學,就在公社初中考”
此言一出,教室里一陣騷動。
它來了
雖然不是正式高考。
初試。
這個年代高考獨有的一種形式。
無他,報考人數太多了。
1977年的高考,否極泰來,一場絢爛的爆發,創下了這個國家“科舉”史上的記錄。
報考生超過2000萬
所謂初試,也叫文化水平審核,等于先要刷掉一撥。
一大撥。
要知道,77年最后參加高考的人數,僅570萬,這意味著什么
一個初試。
刷掉了近四分之三
這個數據,自然只有李建昆知道,其他學生或神情凝重,或摩拳擦掌,眸子里似有火光,即將噴薄。
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
倘若告訴他們,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無緣高考
初試這個模式會持續很多年。
恐怕將是一場大崩潰。
1977年,官方數據,全國高考生570多萬人,錄取大學生273萬,平均錄取率48。
但這個統計忽略了初試不過的考生。
如以2000萬整數計算,實際平均錄取率約14。
后面的年份,李建昆沒親身經歷過,不甚了解。
似有聽聞,每年也就那么幾個幸運兒。
魏東平繼續說“本來按照學校的安排,選校選科的事,會放在初試之后,填報單已經發給我了。
“我的意思呢,現在剛好人齊,不如先填了,省得大家來回跑,有些同學家實在有點遠,這樣就能節約一天時間復習。”
老魏有心了。
但李建昆卻楞了楞,選校選科,填志愿嗎
高考前就填
遂努力回憶
他們這邊好像還真是。
1977年的高考,據說起初是準備全國聯考的,可想法抵不過現實,不提其他,如此大的試卷印刷量,想在這么短時間內完成,并分發到各地,就無法辦到。
后面干脆改成各省自主命題,自己印試卷,自己制定計劃,只要符合大方針就行。
這就使得各省乃至各縣市,在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差異。
那就填吧。
實際這年頭填志愿的說法還未普及,上面文件指示的原話是
“自愿報名的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報幾個學校和學科類別,讓祖國進行挑選。”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