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時代的洪流中,誰又能獨善其身
而這些工農兵學員,在大學中學什么呢
學工,學農,還學軍
講道理,那可是妥妥的全能型人才。
這些人畢業后,多半回到工礦企業和農村,擔任了干部,成為生產一線的骨干力量。
為祖國建設立下汗馬功勞
但也必須實事求是地說一句,由于時代因素和慣性影響,年輕的他們中,部分人的某部分思想,確實還停留在過去。
嗯,相對尖銳。
京張線啊
李建昆向棚外投去視線。
行注目禮。
它不僅是老bj的印記,更是國人驕傲。
1909年,由詹老主持建成,是我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自行設計并投入營運的鐵路。
工程異常艱巨。
單是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和八達嶺的四條隧道,在那個只靠雙手的年代,其難度就可想而知。
當時有消息傳出
“由南口至八達嶺,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須墊高一尺。”
歪果仁諷刺說,能建這條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未出世。
結果呢
這無疑是一段頂好的打臉劇情,有沒有
“前面是成府路,咱們學校在成府路和京張線平交的第五個道口,嗯,再往前一轱轆。”
學長是個東北人,再怎么注意,還是免不了少許大碴子味。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話雖然從56年就開始推廣,但這年頭能說麻溜的,還真不多。
耳邊盡是各種方普。
大名鼎鼎的五道口,到了。
徐慶有們也徹底傻眼。
這他娘的就是個農村啊
放眼望去,還能看到水田和菜地,你敢信
這幫娃不知道,海淀素有京城糧倉之美名。
京西稻、玉泉鴨、四季青黃瓜、大久保桃子和北安河甜杏等農副產品,享譽京城。
“臥槽,老賊你看全是泥巴路,鐵路橫在中間,咋的,還真有火車擱這穿呀”
答對,沒獎。
李建昆也沒心情笑他,日后的宇宙中心啊,這會確實挺磕磣。
說它農村吧,有點拉踩之嫌,會侵犯到后世某些人的信仰。
是的,五道口后來在許多人心中,儼然成為一種信仰。
形象點的說法,涉及到一個頗有年代感的詞匯
城鄉結合部。
車斗里,充滿沮喪的味道。
但更讓他們沮喪的,還在后面。
永遠不要相信影視作品里所呈現的,這個年代的北大樣貌。
真實情況是
作為主校門的西門,遠沒有那么紅艷,歲月斑駁,盡刻其上。
燕園內,戰爭和洪流帶來的創傷,觸目可見。
湖光塔影多了抹寂寥,古木參天少了份綠意,眼前的底色主要是灰黃
附上一層灰蒙的各式建筑。
大片光禿禿的黃土地。
當然,相較于更多地方,它還是美的,畢竟底蘊在。
解放大卡,停在學四食堂門口。
這座食堂還未投入運營,火急火燎剛落成,以滿足今年大批新生入學的需求。
多年后,學四這個頗具情懷,但不夠雅致的名字,會被“燕南美食”所取締。
里面有道菜,酒香壇肉,堪稱一絕。
北大食堂也會逐漸發展至11個。
食堂門頭上,拉起一條紅色橫幅,上書三個大字迊新站。
大伙拎著大包小包下車。
這年頭行李箱遠未普及。
被子扛肩頭,其他瑣碎用網兜裝,兜內必有三件套
紅雙喜的瓷臉盆。
淡黃色印牡丹花的國民床單。
磕磕碰碰露黑底的搪瓷缸。
甫一下車,大伙就被“迊”字,給整懵了。
“迎吧”
“對對對,迎新站嘛,迎接咱們新生的。”
徐慶有問“老賊,你認識這字不”
李建昆隨口道“z。”
“沒錯,這位學弟說對了,讀z。”
帶隊學長看向李建昆,露出贊許目光,在這片學識之地,有文化的人永遠最受尊敬。
“去年12月,新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中,迎的簡化字”。
學長解釋道。
去年12月至今,也就隔一個春節,將一個慣用的常見漢字,及時更新過來。
由此可見,北大學究之嚴謹與認真。
不過后來,迊字還是停用了。
“大家進吧,各自找組織”
學長吆喝。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