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張口就來。
“不同于其它瓷器的官民兩用,鈞瓷一直被作為君王專用之瓷,定量進貢給皇宮,古代民間私藏鈞瓷,那是要掉腦袋的。
“唐玄宗曾立令鈞不隨葬,實在因為太過稀缺,皇親國戚要是誰死了,都陪葬個幾件,很快造都造不贏,要絕跡了。
“宋徽宗時,更是把鈞瓷誥封為神鈞寶瓷,成為御品中的珍品,專門在鈞瓷之都的禹州,設置官窯,差人從全國各地選拔最優秀的能工巧匠,派過去,每年欽定生產36件,但凡有一點瑕疵的,全部砸碎,給埋了。
“以至于清末和民國時期,皇權崩塌,沒人管,哪里要是爆出有鈞窯窯址發現,保管一堆人沖過去挖瓷片,不乏很多老外。
“民間有說法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小王咕噥一口茶后,話匣子不減,完全沒意識到,金三爺看他的眼神,愈發不同。
“鈞瓷官窯在宋徽宗的極力推崇下,其造型、制作工藝,以及釉色變幻等,均達到了鈞瓷美學之極致。
“后世文人又不斷推波助瀾,陶雅有云古窯只存于今世者,在宋曰均鈞,曰汝、曰定、曰官、曰哥、曰龍泉、曰建。這本書為所有宋瓷排名,鈞窯赫然排在第一。
“鈞瓷之所以這么珍貴,在我看來,無非有二。一是它的藝術價值,二是稀缺性。
“因為燒制工藝特殊,鈞瓷每一件都是孤品,無法被復制。生產有足足七十二道工序,而這樣之下,往往還燒不出,所以才有鈞瓷十窯九不成的說法”
他這一呱唧,就是半個小時。
李建昆都給聽懵了,這么專業的嗎
對面,金三爺安安靜靜聽完后,十分詫異,“小哥師從哪位大家”
時下古玩行道沒落,社會主流思想對古玩、老物件不屑一顧。君不見黑市、鴿子市上,上百年,幾百年歷史的老物件,幾塊甚至幾毛錢,當成白菜來賣。
能對瓷器一道,有這么深入了解的人,放眼四九城,也不多見。
“沒呢,沒人教。”
小王說得嘴干,咕噥完瓷盞里的茶,抹了把嘴巴道“我沒事干就四處淘古玩方面的書啊手稿啥的,淘來自個瞎研究的。”
說完他愣了一下,搭眼望向對面,問“沒研究錯吧”
他覺得這老頭有點行道。
“沒。”
金三爺開懷大笑,動了些惻隱之心,這小家伙有點意思啊,十分與眾不同。
這年頭,本沒見幾個年輕人愛好古玩。
愛好,又肯自己去鉆研的,更少。
而自個鉆研,能鉆研成這樣的反正他是沒見過。
難得難得
等他們這些老家伙躺進棺材,古玩行道還能指望誰
不就是像這樣的年輕人嘛。
此事,可不小。
他忽站起,招招手道“走吧,我說話算說,讓你過足眼癮。”
小王樂呵,屁顛屁顛跟上。
李建昆跟在后面,話說他來這四合院也有幾回,但還從沒有被請進屋子里過。
狗幾把小王,面子真大。
北正房,金三爺推開木菱格大門,里面的景象赫然映入眼簾。
好家伙
李建昆和小王同時倒吸一口涼氣。
只見墻上掛滿一幅幅古樸蒼勁的字畫,檀木或黃木的家具上,隨處可見一件件精美素雅的瓷器,甚至這些木質家具本身,也是造型別致,透著股歷史的厚重感。
視野所及,全是古董
滿屋子都是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