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軍,海淀四中的高二學生,人如其名,生得人高馬大,愛講個哥們義氣,糾集一幫同樣讀不進書的學生,在學校玩得很跳。
該說不說,有時候這種混子學生,最招女同學青睞。
像馬振軍的兩個鐵磁,張軍和何勝利,身邊就都有玩得很好的女同學,每逢假期,常相約著一起出去玩,讓馬振軍十分艷羨。
他雖然男子漢氣概滿溢,但爹媽沒給他生一張好臉,長得屬實有點挫,這一塊也是人如其名,一張馬臉。
講道理,女同學青睞很爺們的男生,但也要看臉的好不
不過這一切,在近段時間有所改變,原因是他生搶硬薅了他姐的一條喇叭褲。
沒錯,他姐的,他穿著正合適。
那家伙,自從穿了這條喇叭褲在學校登場后,簡直成了萬人迷的角色,走到哪里都是百分之百的回頭率。
每天都有不老少人向他打聽,這褲子擱哪兒買的,其中不乏可愛的妹子。
馬振軍便順勢發出邀請,說啥時候一起出去玩,我再告訴你。
就這樣他得愿所償,交到不少女同學,上個禮拜去香山踏過雪,上上個禮拜去北海公園劃過船。
與此同時,學校里的喇叭褲也漸漸多了幾條,都是家境殷實的學生。
乖乖,那女學生穿起喇叭褲來,真叫一個美啊
馬振軍自己的兄弟團里,現在更是人均一條,能跟他玩到一塊的人,家里都是有點錢資的。
于是乎馬家軍所到之處,男生退避,女生尖叫,儼然成為四中最時髦,最亮眼的風景線。
“下面說個通知。”
上午課間操時,全校學生聚在大操場上,做完廣播體操后,都盼著“散會”兩字,沒想到等來這么一句。
行吧,也算見怪不怪。
學生們皆下意識望向升旗臺旁邊的一根柱子,上面掛個大喇叭。
“從明日起,禁止校內出現喇叭褲,如有學生違反,一次記大過,兩次予以清退”
廣播還沒完,操場上已經嘩然一片,馬家軍一幫人瞬間跳腳。
“啥玩意”
“行不行啦管天管地,還管得著別人穿衣放屁啊”
“沒天理了,憑什么呀”
“軍兒,咋搞”
喇叭褲已然成為馬家軍的標志,感覺換下來都會失去靈魂,比如馬振軍身上的這件藍色喇叭褲,快一個月沒洗過。
馬振軍低頭望向身下,氣得渾身發抖,他剛用這褲子彌補了長相上的短板,以后不能再穿了
是啊,他也想沖大喇叭吼一句憑啥呀
欺人太甚
然而大喇叭只下通知,半點解釋沒有,一副誰頭鐵可以試試的姿態。
王豐饒,朝陽第一線纜廠的職工。
別看他只是個絞線車間的小職工,在廠里絕對是個大名人,尤其是在青年工人群體中,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少人將其視作偶像,當然了,這年代還沒有這個詞,但意思是這意思。
主要王豐饒除絞線工這個工種名頭外,頭頂的其他頭銜實在太多。
比如流行金曲大王,在這個多半人還在聽紅歌、饒是賊有品味的人,也僅僅會哼兩句莫斯科夜晚的郊外和喀秋莎的年代。鄧麗君和劉正文,王豐饒張口就來。
再比如霹靂舞王。
時下真要有什么喜慶活動,老百姓還在扭大秧歌呢。會跳慢三快四的,那也是相當有內涵有品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