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來,大概80年代中后期,中英街成為聞名遐邇的“黃金之都”,年黃金飾品的銷售額高達十億規模。
瞧,中國大媽愛買黃金的傳統,其實由來已久。
不過港城回歸后,中英街也就漸漸失去了神秘和吸引力,將來會變成鵬城八大景點之一。
一行十一人,浩浩蕩蕩穿行在小街上,逢人遇見都得繞著走,明顯惹不起的樣子。
街道兩旁多是兩層小騎樓,底下為鋪面,但沒有開滿,大概有三分之二的門面被用作商鋪,兜售的物品反差感極強。
有些鋪子販賣花色艷麗、款式新穎的時髦衣裳。
有些則賣蘿卜白菜和野味
街上最多的還是雜貨鋪,啥都賣,李建昆留意了一下,類似各家都有的品類,顯然就是暢銷商品,有布匹、方便面、雨傘、味精、香皂、絲襪
其中以布匹最為暢銷,街道上過半人手里、胳肢窩里、肩上、背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布料。
這里買布顯然不用票。
如果李建昆了解沒錯的話,此地商品還均為免稅或低稅,好政策給到,它興起也是必然。
一路走走看看,前面路中間出現一個水泥墩子。
李建昆下意識放緩腳步。
水泥墩子旁邊,標桿般聳立著咱們的兩名大檐帽中英街并不長,區區250米,沒兩分鐘便走到了“界碑”。
他們是過不去的。
“姐,喏,水泥墩子那邊就是港城。”
“啥”
不僅李云裳大吃一驚,眾人皆是,忙眺目望去,只是看過后,心里剛生起的激動,又變得索然無味。
這也沒多大差啊。
那邊的房子同樣是小騎樓,掛在鋪子外面的時髦衣裳,這邊也不是沒有。
“是不是啊建昆”
李云裳都有點不信,擱個水泥墩子橫在路中間,繞過去就出國了
這么草率嗎
李建昆正準備說點什么的時候,大伙齊齊定眼,只見水泥墩子那頭,慢不悠地走來三個穿藏青色制服的大檐帽,為首的還是個白人,雙手背在身后,左顧右盼的,散步一般。
與咱們的兩名目不斜視、標槍般的深綠制服大檐帽,形成鮮明對比。
雙方錯身而過,仿佛互不存在。
三名港城阿sir,逛街似的逛到鹽田的中英街這邊,李建昆倒也不奇怪,既然港城居民能過來這邊采買,那他們遛來瞅瞅,保駕護航,豈不正常
道理說得通。
阿sir們經過他們身旁時,還著實打量了領頭的李建昆和李云裳幾人一番,似乎辨認不出他們是自家人,還是大陸人。
一眾人杵在原地有一會,也引起了這條街上一種特殊職業人群的注意。
一名黑瘦中年人,率先摸過來。
“是同志嗎”
“呃,是。”
搞得好像對暗號。
“我看你們杵這半天,是不是想去港城買東西我幫你們買啊,我能過去,我有黃證”
李建昆“”
這他娘的,屬于是一步跨越式邊境帶貨啊。
日后搞代購的,都得叫祖宗。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