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多少錢你要分我一半”
“我找來的買賣,憑什么分你”
“這房子有我一半”
“晦氣吶吶,給你五塊。”
“當我三歲小孩呢就你那副黑心腸,十多個人,一天才收十塊錢”
“瑪德,不信你去問哪”
傍晚,樓下火力正旺,李建昆躺在二樓一間房里,樂得當成戲來聽,畢竟長夜漫漫呀。
熊大熊二這對兄弟,雖然同名同姓,但遠不如森林里的那兩頭畜生相親相愛。
一夜無話。
隔日。
晨光熹微,清晨時分一向是中英街界碑處最繁忙的時候,新界沙頭角的居民扎堆過來排隊,準備入場去內地買菜。
有些是普通人家日常采買。
有些是菜販子批發商。
平日里很冷酷的阿sir,今天竟然格外好說話,檢驗完通行證后,不忘好心提醒一句。
“過去那邊,盡量把手上的港幣換成人民幣,反正你們每天都要用。”
“怎么了阿sir”
“信貸危機來了,港幣要大跌。”
“什么”
每一個被“好心”提醒過港城居民,無一不大驚失色,這可是跟他們的身家財產息息相關的大事。
怎能不重視
這番“提醒話術”自然來自李建昆,實際上他還真不是瞎說,因此并不擔心聰明人去咂摸。
眼下是港幣歷史上最動蕩的時期之一。
在1972年之前,港幣一直以英鎊為錨,稱之為“英鎊匯兌本位制”,采用的是固定匯率制和貨幣發行合二為一的機制。
說白了,英鎊怎么變,港幣就得跟著怎么變。而英鎊在這個時期還是很堅挺的,因此港幣一直很穩定。
但時年6月,隨著以大美麗國為首的十國集團,在華盛頓簽署完史密森協議后,日不落帝國仍不凋零的驕傲,讓他們不愿受大美麗國擺布,試圖擺脫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機制,宣布英鎊與美元脫鉤,實行匯率自由浮動。
那港幣自然也得跟著浮。
只不過驕傲是驕傲了,英倫佬心里其實挺虛的,并不確實這樣是好是壞。
決定讓小弟來論證一下。
僅僅十多天后,1972年7月,港府宣布,港幣與英鎊脫鉤,并改為直接和美元掛鉤。
但掛鉤得并不徹底,只是匯率掛鉤,貨幣發行并未掛鉤。可見港城在英倫佬心里,終究是塊好肉,舍不得它經濟上脫離自己掌控。
這樣就暴露出很多問題。
在匯率掛鉤上,港元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必須依靠外匯基金的干預來維持。
壓根不是長久之計。
1974年11月,港府被迫宣布港元和美元脫鉤,實行自由浮動匯率。
自此,港幣不再與任何外幣錨定,進入“無錨時期”。
這樣看似是好事,港城確實欣欣向榮了幾年,但一個搶來的孩子,寧以為它的野爹真的有多疼它嗎
野爹只想壓榨它的價值,嘗到港幣自個浪的甜頭后,港府一再放松金融信貸,嘩啦嘩啦狂印鈔票,以至于誘發港幣大幅貶值
兌換人民幣淪落到20:100,就是這么來的。
這都不算完,82年撒切爾訪華,還將翻開一手悶炸。
至于你問李建昆為啥知道這么多
他研究啥的呀。
所以此時被阿sir官方提醒,界碑處的港城居民,個個心驚膽戰不止。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外加捋捋也沒毛病啊
“阿sir,我先不過了,待會再來。”
“我也是,我回去多拿點錢。”
“謝謝sir,不然這撥虧大了”
鹽田沙頭角這邊半條中英街的商戶,就很好奇啊,怎么今兒早上客流這么稀疏呢
所幸沒有讓他們久等。
沉寂一會后,客流來得比以往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