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
娘娘廟胡同,一輛銀白色達拉出租車,緩緩駛入。
路人紛紛避讓。
小轎車在一座四合院門前停下,風塵仆仆走下一大兩小,三個爺們。
大的扛著一床舊棉被,兩個小的提包拎箱,明顯剛走遠門。
“汪汪汪”
“叫啥叫,你不認識誰啊你。”
梁叔打開院門,三人走進來。李建昆按住小黃的狗頭,擱這秀存在呢。
小龍且不提,小虎以往常過來,就算來得最少的老林,如今每月都要走一遭。
這不,三人例行公事,剛從南方回來。
林敬民扛著舊棉被,直奔正北房,到地方一顆提到嗓子眼的心,才算落下來。
小龍從南方給父母帶回些新奇玩意,獻寶似的拿出來給他們瞧,一家三口團聚,其樂融融。
小虎深受感染,想起自家父母和妹妹,歸心似箭,道過別后,嗖嗖跑路。
李建昆跟著走進北房,林敬民照例給他匯報工作。
老林每月去南方,主要是財務審計,三處地方至尊音樂、茶花大隊磁帶廠和中英街的鋪子。
附帶替李建昆巡視工作。
跟過去的欽差大臣似的。
聊到最后,林敬民道“翻版磁帶廠那邊產能是過剩的,高第街的一間鋪子雖然生意好,但還是趕不上生產。”
“我知道,小院不是騰出間鋪子嗎,在裝修。”李建昆回道。
“你想在北方搞磁帶批發”
“有何不可”
不是不可,林敬民覺得要賣瘋。京城這邊的歌曲磁帶,品質良莠不齊,還稀缺得要死。
像鄧麗君和劉正文的磁帶,甭提新歌,老歌都備受追捧。青年們越來越張揚個性,大街上不乏有人堂而皇之哼著靡靡之音,甜蜜蜜風靡至極。
李建昆問道“設立特區后,現在情況怎么樣”
“難”
林敬民把自己了解的情況,娓娓道來。
他也是去過才知道,真正的特區只占鵬城全市的六分之一。
這等于一個城市,兩種制度。
人們對于改革開放的態度,相當保守。
特區建設無疑需要大量人才,可鵬城30萬人中,據說僅有兩名工程師,有大學學歷的干部六人。
想從羊城調人才吧,沒人愿意,不少老干部還痛哭流涕,說不能這樣搞。
李建昆聽罷,一陣沉默,想到那邊人才匱乏,也沒想到缺到這種程度。
他沒由來的想到徐慶有,這孫子顛過去,還算妥妥的高級知識份子,至少北大讀過兩年。
“最難的還是錢。”
林敬民頗為感慨道“特區占地3275平方公里,相當于153個蛇口工業區,你猜怎么著才給3000萬貸款。這夠干嘛的,真以建造城市的標準,還不夠搞幾平方公里的三通一平。”
所謂三通一平,即水通,電通,路通,土地平。
李建昆帶著抹唏噓道“一來國庫沒錢。二來,此事多少還屬于實驗性質,上面信心不足。”
林敬民點評道“我看搞不起來。”
那你可錯了。
李建昆咂摸著,特區最后是怎么搞到發展資金的
對啦,賣地。
他一時精神恍惚,京城這邊在討論房改,經他一頓輸出,不知道會帶來怎樣的變化,等有結果還不知道猴年馬月。
然而特區那邊卻嗷嗷待哺,似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難道港城的房地產模式,終究不可避免要引入嗎
“對啦,林新甲讓我給你捎個口信,說那個什么電影上映了。”
李建昆點點頭,合計著年底前還得過去一趟,投資八十萬,賬得收回來。
林新甲告辭離開后,他也沒在家里久待,找只手提包,把塞在棉被里的錢取出,裝好,往“縫合怪”后座一撂,顛向海淀小鎮。
尋思給梁家三口一些獨處時間。
王山河在海淀小鎮上置了套宅子,地址李建昆知道,來還是頭一回。之前徐孫子不是各種找機會陰他么
六尺巷。
關于這條胡同,王山河給李建昆講過一個故事,也是他看中這里的一個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