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如此貧窮,一切工作重心向經濟轉移的口號,始終不減,普通民眾不理解他們的行為就算了,為什么高級知識份子也要冷眼相待
什么是科學秩序
科研成果編號排序,擺在展架上欣賞
愚昧
還有一件事令陳春仙犯愁。
明天是發薪日。
他很清楚,這么多人愿意跟著他干,并非每個人都把他的夢想,當作自己的夢想。多半人的訴求很現實,因為他承諾每月會給到一定津貼。
手頭的錢,倒也有一些。
犯難的原因在于兩點
其一,跟著他干的人越來越多,已經有幾十號。
其二,大伙雖然都在為技術擴散的事奔波、忙碌,但截至目前真正創造出收益的,只有寥寥兩三個項目,涉及不到十人。
縱然其他人的津貼少發些,卻也不能不發。
不發的話,好容易營造出來的氛圍和局面,會被打回原形。
陳春仙深知一個道理更多人的支持,才能扛住愈演愈烈的反對和壓力。
可明天一旦把錢發出去,接下來采購原材料都成問題啊
“錢啊錢”
這位面壁而站,怔怔看著墻壁上親筆寫下的一幅“華夏硅谷”四個大字,這條路比他想象的還要艱難。
“老陳,我的那份先不用發。”
說話的是紀世贏,日后他會成為京城企業管理協會的扛把子,現在是一名核聚變研究員。
“我也不用。”
這位叫曹永先,從業于力學所。
“同上。”
言簡意賅的叫劉春呈。
服務部最早設立在物理所的一間倉庫里,后面所長老管發飆,失去“根據地”,這里還沒建,他們只能四處“打游擊”,項目在哪里開發,就在哪里辦公。
有時拿到陳春仙辦公室,有時到紀世贏的設計室,有時上曹永先的試驗室,除去財務上的保險柜放在劉春呈的屋里,其余都是流動的。
院里有人戲稱服務部為“科技游擊隊”。
這仨,包括另有幾人,是實打實的支持陳春仙。
也是團隊核心。
陳春仙扭過頭,咧嘴道“你們幾個那三瓜倆棗的,能有啥用。”
“您好,打擾一下。”
房門處,傳來聲音。
四人齊齊望去,只見是一個燙著波浪卷,穿時髦裙擺的年輕姑娘,非常漂亮。
陳春仙咦了一聲,他的記性很好,一眼便認出。
這不是后馬路那家小酒館里的姑娘嗎
他還從對方那里賺到五塊錢,不過這筆賬除去財務老劉,服務部沒人知道,難以啟齒。
“不打擾,請進吧。”
姑娘身后還跟著一人,一個人高馬大的帥氣小伙。
紀世贏詫異道“誒你不是隔壁上課的待業青年嗎”
李建昆笑了笑,二姐幫忙解釋道“噢,他晚上在我那幫忙,正因為他,我才知道那天有件事做得不妥,今天是登門賠罪的。”
陳春仙見她提溜兩兜水果往過送,坦白講,心頭還挺熱乎,老百姓對于科學家的敬意發自肺腑。
但這東西不能收。
他連連推辭。
李云裳有備而來,紅唇微揚道“一點水果您都計較的話,那有個工廠項目,我可不給你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