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友明是和平刀具廠職工,最早一批,也是對廠子感情最深的一批。
已經四十有二的他,本想著這輩子會在廠里干到頭,可這兩天,心里產生一絲動搖。
位于五道口,成平老巷的一座大雜院里。
時值傍晚。
東廂一扇門后面,狹窄的堂屋內,解友明和妻子坐在飯桌旁,就著一盤清炒蘿卜絲,外加一碟咸菜,悶不吭聲吃飯。
有一樁大事,壓在兩口子心頭。
他們有個女兒,前些年下西北插隊,近兩年知青陸續返程,女兒始終沒回,后面在一封家書中道明緣由。
女兒已經在西北農村,嫁人了
這對于兩口子來說,無疑是個噩耗。
誰的女兒不是寶貝疙瘩
他們家再窮,那也住在首都,大西北是什么環境
解友明彼時大發雷霆,連去三份家書,逼女兒回來,連“再不回斷絕父女關系”這種話,都說出來。
然而,又一個噩耗傳來,讓解友明徹底懵逼。
女兒給人家生的娃,都一歲多了
事已至此,本來在妻子的勸慰下,解友明慢慢接受這個現實,作算沒生過這個女兒。
只是前一陣,許久沒來信的女兒,再次寄來一份家書。
這次不是求得原諒,而是借錢。
她的男人,為多攢倆錢,給她這個城里姑娘和孩子更好的生活,頂著沙塵天出門干活,跌進深坑,不僅摔斷腿,家里也失去生活來源。
女兒求他們能借些買藥錢,在淚花干涸的信紙上,用一種難以啟齒的口吻,還希望他們能幫忙買幾頭小羊。
往后那就是一家的生計。
解友明想想都害怕,不知道女兒面臨著怎樣的糟糕日子,有些話終究只是說說。
錢他能湊出幾十塊,可這點錢真的有用嗎
況且,發生這么大的事,他更想親自去一趟大西北,一張車票好幾十呢
錢錢錢
里里外外都需要花錢。
愁愁愁
愁得他實在沒有胃口,撂下沒吃完的半碗飯,起身。
“我出去逛逛。”
“逛啥呀。”妻子嘆息道,“逛能逛出錢來不行你去找下你師傅他老人家應該攢的有些錢。”
“我有臉過年都沒給他老人家孝敬什么,張口就問他借錢”
“那你說咋辦嘛眼睜睜看著女兒去死”
妻子的想法,是讓他過去一趟,把女兒一家三口接到京城。京城的戶口政策是孩子隨母,孩子落戶不成問題。男的一個殘疾,想必也不會太為難。
這樣往后有個照應。
但如此一來,花費更大。
解友明有個師傅,是和平刀具廠的第一任總工,甚至可以說,街道當初搞刀具廠的想法,完全源于他師傅。
老爺子是刀匠世家出身,祖上數代人,一直以鑄刀為生。
前兩年感覺年紀大了,又對某些事心存不滿,告老回家,安享晚年。
解友明不想跟她吵,奪門而出。
老巷里有不少都是他們廠的職工,還有個生產隊長。解友明四下閑逛,逛到隊長家,披一件洗白的藍棉襖,戳在門口,搭眼朝里頭瞅去。
好家伙
院子里坐一圈人。
“嗬,都在啊。”解友明踱步跨過門檻。
“喲解師傅來了。”饒是生產隊長,面對他都不敢托大,忙讓年輕后生讓出一張馬扎。
這位性子耿直,要不然早升管理了。
一幫工人聚在這里,不為別的,全是龍刀廠出的新告示給鬧的。
一次性拿一年工資,十分誘人。
但大伙又擔心,假如龍刀廠垮掉,一年后,他們不等于失業
“解師傅您什么想法”
“真算起來,我是解師傅的徒孫,解師傅怎么選,我怎么選”
“我也跟著解師傅走”
工人們以為找到領頭羊,殊不知解友明自個都沒主意。
要是按妻子的想法,把女兒一家三口接到京城生活,家庭開銷會陡然增大,他不能只顧眼前,萬一丟掉工作,哭都沒地方哭去。
“你們先說說看,我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