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廟胡同,李宅。
京城五月的陽光將將好,曬在人身上不冷不熱。
李建昆坐在北房屋檐下,手捧一份京城日報,細細打量著,臉上不時浮現笑意。
吃瓜是國人天性。
龍刀廠眼下這么一顆大瓜,保熟,猛不丁暴露在大眾眼簾用后世的話來形容,分分鐘沖上熱搜。
輿論引爆后,連續三天,京城日報副刊被屠版。
評論自然有好有壞,但多半還是倒向他們那邊。當然,也是倒向強哥。
所以此事真不好說,是強哥幫了咱的忙,還是咱成全了強哥。
那句“臭名昭著”,雖然也不是瞎扯淡,但如果一點把握沒有,李建昆又怎會拿強哥的前途開玩笑
“建昆,這次解師傅可幫了大忙啊”
旁邊,林敬民一臉感慨道。
“嗯。等我們拿回廠子,給解師傅按十八級工發薪水。”
神t十八級工。
不過他們是掛靠廠,也不是不能操作。
老林仍有一絲憂慮,“咱們真能拿回廠子”
李建昆把手中報紙拍在他懷里,示意道“看看吧,今天的評論很精彩。”
強哥的那些個經濟學論調,沒點學識,且對當前經濟形勢有清晰認知的人,不太好搞懂。
但老百姓們至少拎得清一點龍刀廠本來是能掙外匯的,現在卻搞得生產停擺。
這無疑是一種損失。
所以大家廣泛發聲,要求恢復龍刀廠原本的面貌。
眾志成城,勢不可擋。
該說不說,解師傅確實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沒有他跟隨離廠,導致生產停擺,此事即使能干成,也不會那么順利。總會有些討厭私營經濟的人,跳出來抖機靈。
而當下,這種人還不少。
李建昆靠在椅背上,托腮沉思,他現在想的還不是拿回廠子,而是端掉孫光銀和羅寶豐那鼠蛇一窩。
一而再再而三地給他上眼藥,圣人的忍耐也得有個度,何況他不是。
“李建昆在嗎”
院門外,傳來動靜,很熟悉的聲音。
老林放下報紙,臉色不太好,“她還找到這來干嘛”
李建昆對他搖搖頭道“這事別怨她,她這人沒有私心,即使沒跟咱們站在一塊,只是由于所處位置不同,觀念有別,她心系的是公家利益和東升街道的百姓。”
老林癟癟嘴道“搞得好像咱們只為自個著想似的,你為什么不跟他們講,你想打造一個民族品牌”
李建昆苦笑,“你是因為跟我一起經歷過那么多事。跟他們講,沒概念的。”
他邊說著,已經起身,小跑去開門。
吱呀
“周主任,您老咋有空過來”李建昆笑臉相迎。
周慧芳臉色蠟黃,這些天沒睡過一個安穩覺,表情復雜道“小李,我對不住你”
“嗨嗨別這么說。”
李建昆攙著她的胳膊,把她請進宅子。
“您老這臉色不太好啊。”忽想起什么,他朝西廂房那邊吆喝道,“嬸兒,早上不是燉了紅棗銀耳嗎盛一碗過來。”
二姐這幾天來姨媽。
不多時,小院一側。
李建昆陪姑奶奶坐著,拿只瓷湯匙好一陣攪拌,把一碗紅棗銀耳湯攪到溫熱,遂遞過去,示意她趕快喝些。
周慧芳品著甜蜜的滋味,心頭卻很苦澀,驀地鼻根發酸,有些想哭。
在李建昆的盯梢中,好歹喝完。隨后打開話匣子。
她這次過來,是有正事。
市里的高衙她不太好去,前前后后往區里跑過十幾趟,可算說服區里,打算重新開個閉門會議。
定在禮拜五。
當然了,報紙上輿論的作用,功不可沒。
“小李啊,我的意思是,你們還是回來廠子。”周慧芳放下碗勺后,拍著他的手背道,“你可別犯犟哈,我這一把老骨頭,經不起打擊”
“哪能啊。”
李建昆摩挲著她枯槁的手,示意她放寬心。
不過,如果換成旁人,他還真得犟一犟。
好叫他們知道,想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搞錯對象了
送走姑奶奶后,李建昆返身回來,老林卻蹺著二趟腿,身體后仰,使得兩根椅腿著地,晃啊晃的。
“你行啦你,剛才還惦記能不能拿回廠子,現在又擺譜,也沒個外人,你擺給我看啊。”李建昆笑罵。
老林放下腳,不太得勁道“我只是覺得,咱們這樣回去,忒便宜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