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明臉色并不好看,東北楊云樓現在生死未卜,這次的解救人質行動并不能算作成功。
簡要的將剛才的行動跟于挺說了一遍,問道:“你怎么來了?”
“剛好走到附近,聽到槍聲就往這邊趕,但還是來晚了一步。署長,我看上了好幾個兄弟,今天實在是太危險了,您實在萬萬不該到一線指揮。這種事情以后就交給我們好了。”
陳秋明嘆了一口氣說道:“我也是考慮到你們現在都很忙,實在是抽不出人手。可是萬萬沒想到,來的這些家伙,一個個都是酒囊飯袋。等回去之后,全警署一定要好好整頓一遍,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有署長給咱們警署掌舵,肯定錯不了。”于挺笑呵呵的拍了一記馬屁。
與此同時,以綁架地點為中心,直徑兩百米的區域迅速被鐵桶般的封鎖線緊緊包圍,宛如一座孤島,與外界隔絕。
臨時的政策是:許進不許出,任何試圖跨越這條無形界限的人都將面臨嚴格的盤查。
然而,南京作為高官顯貴的聚集地,其復雜的社會生態讓這場封鎖行動變得微妙而棘手。
警察們雖然身著制服,卻也不敢輕易得罪這些權勢滔天的人物。
于是,一幕幕荒誕而諷刺的場景上演了:
乘坐豪華汽車、趾高氣揚經過的達官貴人,幾乎無需任何盤問便被放行;
而那些乘坐簡陋黃包車或是徒步前行的人,即便在出示了證件之后,只要警察們覺得他們身上似乎帶著那么一絲“權勢”的氣息,也會選擇性地放松警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規則,似乎只是為那些無權無勢、默默無聞的老百姓量身定做的枷鎖。
街頭,雨勢如注,密集的雨點無情地打在每一寸土地上,濺起層層水霧。
宮崎柊吾站在警察設立的封鎖線外,焦急地翹首往里面張望,盡管雨幕模糊了視線,他卻依然不愿放棄任何一絲可能窺見真相的機會。
耳邊,冒雨圍觀的市民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槍戰可激烈了,聽說死了不少人。”
“你親眼目睹了?”
“那當然,親眼看著一個個被抬出來,頭上還蒙著白布,嚇人的很。”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聽說是剪子巷那邊發生了綁架事件,綁匪最后被打死了。”
“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發生這種事,這綁匪的膽子也太大了,也不看看南京是什么地方,高官顯貴遍地都是。”
聽到“剪子巷”三個字,宮崎柊吾的臉色在這議論聲中越發難看,心中不祥的預感愈發強烈。
高橋五郎,多半是兇多吉少了。
只是,警察為何會如此迅速地得到消息并采取行動?
他不過是外出買藥片刻,回來便已是天翻地覆的變化,這讓他心中充滿了疑惑與不安。
回到警署之后,原本想著進一步的了解一下這起綁架案,但陳秋明借口,他還有自己的重要事情,要忙就把他給支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