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這項計劃敲定之后,是不是馬上就要執行了?”方如今問。
張鑫華點點頭:“時間差不多了。今年年初,日軍不斷在平津地區挑動事端,相繼挑起大沽口事件、北平朝陽門事件,日本軍方都直接與華北當局交涉。”
“日華北駐軍參謀長永見大佐從長春返回天津,召開華北日軍武官會議,討論了應付華北軍政當局計劃,輔助開發華北經濟、關內外日軍的聯絡、增加華北駐軍兵額以及恢復日本在華駐軍進行軍事建設等六項問題。”
張鑫華這段時間沒少收集日方,尤其是軍方的情報,有些很多都是方如今不了解的。
1936年這一年,日本駐軍一直在北平城內外不斷炫耀武力、制造事端,一步步做好了侵占北平、進而侵占整個華北的軍事準備。
1月5日深夜,一輛載有日軍的汽車要求從朝陽門進城,這時城門已經關閉,守城的軍人打電話請示上級,經同意后開門放行。
日本軍人認為這是刁難非禮,進城后不由分說揪住中國士兵毆打,并鳴槍示威,城上的中方軍隊也鳴槍回應。
過后,日本駐屯軍遂向冀察當局抗議,誣稱中國士兵向日軍射擊,中國方面不得不以道歉了事。
北平的元宵節慶祝活動增加了一個新的項目,北平的駐軍在街市進行軍事演習,觀者如潮。
與此同時,日本駐軍則從當天上午十時起,在平津汽車公路沿線進行了野戰演習。
四月份,日內閣決定向華北增兵,加強中國駐屯軍力量。
六月份,日天皇批準了《帝國軍隊用兵綱領》,初期目標是占領華北要害和上海附近。
到了八月,日軍參謀部制訂《1937年度對華作戰計劃》,戰爭迫在眉睫。
日本人出錢、出槍、提供軍事顧問甚至飛機,支持蒙古的德王實現所謂獨立夢想。
“如今,我個人認為如果小鬼子一旦有所動作,極有可能是在北平一帶,而且最有可能的具體地點便是豐臺。”
方如今向這位老上司投去欽佩的目光。
豐臺的重要性在于它的戰略位置。
它位于北平西南,自清末民初建立火車站以來,交通四通八達,客貨運輸暢通,北寧、平綏、津浦、南滿等路線,均以此為樞紐。
它被稱作平津的南大門。
日寇要侵吞平津、占領華北乃至全中國,必須首先把豐臺搞到手。
為此,他們費盡心機,搞了許多動作。
“張組長,這一點咱們想到一起去了。”
“怎么,你也覺得是會是豐臺?”
方如今點點頭,他是知道盧溝橋事變的,但張鑫華推測出了這個地方,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如今,事實上,近期中日雙方軍隊已在豐臺發生了兩次沖突。”
“什么?”
方如今的認知當中一直以為志村菊次郎是日方突然發起的,沒想到聽了張鑫華的話,才清楚人家早就在搞預演了。
豐臺鎮的主要地面,尤其是火車站,由我方軍隊守衛著。
日軍則駐在火車站東北角的一處原英國兵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