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努力回想這一路的細節:
從住處到頤和路,她特意繞了三條巷子,換了兩次黃包車,還在報攤前假裝買雜志停了五分鐘——
可若蔣進真鐵了心要跟蹤,這些小手段根本不夠看。
“鐵血鋤奸團出來的,跟蹤和反跟蹤都是基本功。”
老吳的聲音像塊冰,“他要是存了心,你連他什么時候跟上的都不知道。頤和路那趟,說不定就是他設的局——故意提小吃,故意說行動延遲,就是在不斷地給你心理暗示。”
蔣琬的喉嚨發緊,聲音都變了調:“那……那我現在怎么辦?要是他真跟過去了,咱們的轉移計劃……”
“先別慌。”老吳斗爭經驗豐富,遇事并不慌,而是壓低聲音,“你仔細想想,從你出門到這兒,有沒有感覺到異常?比如有人盯著你看,或者遇到了什么不同尋常的事情?”
蔣琬閉了閉眼,努力回憶。
路上倒是沒有什么,只是到了頤和路之后,她記得拐過第二條巷子時,有個戴禮帽的男人從她身邊擦過,帽檐壓得很低;
還有黃包車夫拉她到報攤時,突然說“車胎漏氣”要修,讓她稍等片刻。
等她去報刊亭買了雜志出來,車夫說已經修好了……
這些細節平時可能不會在意,此刻卻像針一樣扎進心里。
“有。”蔣琬的聲音發顫,“有個戴禮帽的,還有修車的車夫……”
老吳的眉頭皺得更緊:“這確實是跟蹤的常用手段。但這些人是不是跟蔣進有關系,現在倒是猶未可知。”
他頓了頓,突然問:“你這些異常都是在頤和路發現的?”
蔣琬一愣,再次認真回憶,最后篤定地說:“沒錯,都是到了頤和路遇到的。”
老吳臉色瞬間沉了:“難道那里還有其他的人?”
他畢竟是臨城的,對南京的情況并不了解,這次幸虧是蔣進“透露”了消息,否則他們到現在還蒙在鼓里,根本來不及轉移。
頤和路他也去過一次,從地理條件來講,確是天然的聯絡點和藏匿點。
那里地處新老城區交界處,三條主干道在此交匯,電車、黃包車、私家車往來較多,汽車站、碼頭都很近便,交通便利。
更妙的是街后巷子縱橫,青石板路窄得僅容兩人并行,卻連著七條隱蔽的小道,每條都能拐進居民區,像樹根般扎進城市的毛細血管里。
白天小吃攤、雜貨鋪擠滿了人,叫賣聲、談笑聲混成一片,要傳個消息或遞件東西,往人群里一鉆便如水滴入海;
若遇緊急情況,后巷的小道能同時撤走三、四批人。
這般進可攻、退可守的地界,也難怪被其他方勢力相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