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本部的提督學員在極短的時間里面,便對所有艦娘學員送出一份訊息,讓她們知道自己的編隊。
“所有航母學員三波次釋放艦載機,魚雷機負責攻擊外圍海獸,轟炸機負責攻擊深海與即將蛻變成深海的海獸。第一航戰負責東側戰場,第二航戰負責西面戰場,第三航戰負責南面戰場,第四航戰負責北面戰場,第五航戰負責中央戰場,盡可能使用轟炸機“。
“第一水雷大隊負責前線作戰,分三波次釋放魚雷,阻止海獸繼續西進的步伐。第二,第三,第四水雷大隊負責將海獸群從外圍向中心位置驅趕,第二水雷大隊負責南線,第三水雷大隊負責北線,第四水雷大隊負責東線“。
“第五,第六水雷大隊以及第一,第二海防大隊負責在后方巡弋,搜索并清剿潛入的少量海獸。”
“主力艦隊以雙縱陣建構防線,戰列艦在前,重型巡洋艦在后,第一主力大隊負責北側,第二主力大隊負責中央,第三主力艦隊負責南側,全艦使用高爆彈覆蓋打擊。”
“第四主力艦隊待命,全艦更換穿甲彈與半穿甲彈,負責對具危險性的深海進行精準打擊。”
“第一,第二潛艦群于第一,第三主力艦隊前方待命,負責監控水下狀況,發現目標時允許發動攻勢,主要目標為深海潛艦,次要目標為海獸。”
“第一,第二,第三巡洋艦隊負責外圍巡弋警戒,同時協助擊毀對驅逐艦學員具威脅性之目標。”
一連串的指令下達之后,艦娘學員們便紛紛有了動作。因為有網絡的連結,學員們很輕易地便尋找到自己的編隊成員,然后開始依照任務分配的編制集結,只見艦娘學員們在極短的時間里面,便分散開來,化為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編隊。
每一個小隊由四到六位學員組成,有一位艦娘學員擔當小隊的旗艦,四到八個小隊組成一個中隊,四到八個中隊又組成一個大隊,其中只有水雷大隊滿編,由384位艦娘學員組成,每一個小隊的旗艦均是輕型巡洋艦學員。
參戰的5087位艦娘學員里面有航空母艦學員131名,輕型航空母艦學員267名,戰列艦學員272名,重型巡洋艦學員418名,輕型巡洋艦學員935名,驅逐艦學員2675名,另外還有潛艦,海防艦,陸揚艦,登陸艦,補給艦,維修艦等等特殊艦學員389名。
兩名航母學員帶四名輕型航母學員組成一個航空編隊,一個航空戰隊由十三支航空編隊組成,每個編隊都有著自己的任務,有的負責打擊深海,有的負責消滅蛻變中的海獸,有的則專心消滅外圍的海獸,將海獸控制在這片海域當中,另外還有三位航母學員和五位輕航母學員組成兩支機動航空隊,在海域上空巡弋做機動打擊,所有艦娘學員相互分工各司其職,整個作戰效率提升了好幾倍。
水雷大隊在完成編隊以后,便迅速地向著海獸群靠近,遠遠地便先集火開了兩炮,然后在距離海獸群還有四五公里的位置停航,直接釋放出七百多枚三倍航程的魚雷,將最前沿的海獸給炸飛炸爛。
所有魚雷分三波次釋放,一波次七百多枚,中間間隔約三十秒的時間,在釋放完魚雷以后,見習艦娘們便會進行一波火炮齊射,朝著靠近前沿位置開始蛻變的海獸射擊。偶爾也會有零星的海獸突破防線,艦娘們便會使用高平兩用機槍掃射,將這些海獸給消滅掉。
由于第四水雷大隊負責東線,因此必須從南北兩側繞過去,所以第四水雷大隊臨時拆分成兩個分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中隊組成第一分隊,跟隨著第二水雷大隊從南方繞了過去,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中隊則組成了第二分隊,跟隨第三水雷大隊從北方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