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蘭德地下▇▇▇米
地下城蓋爾斯圖書館。
隨著一聲輕響,克萊恩手上的磚塊便掉了下來,露出一個僅能供一人通行的小洞。
這一路克萊恩走得并不輕松,很難想象特斯拉雙胞胎到底花了多少心血去尋找這座失落的圖書館并摸索出來一條路線。
手電筒的電量十分充足,明亮的燈光照亮了高挑的天花板。頂上的吊燈做工優良但款式簡樸,破碎的玻璃碎片上蓋著一層厚厚的泥灰。
相對于貝克蘭德各大老圖書館的氣勢恢弘,蓋爾斯圖書館明顯就顯得十分簡約樸素。突然的非凡災難讓蓋爾斯圖書館變得一團糟,整塊整塊天花板或者墻壁橫七豎八地分割著原來空曠的走道,來自土壤的微生物與水汽讓一些結構變得十分酥脆。克萊恩沒有在這片斷壁殘垣中看到什么雕花與雕塑,似乎這個圖書館在建造時就保持著樸素的風格。但這些破碎的建筑廢墟還沒在時間長河中化作粉末,也足以見得這個圖書館在建筑質量上下血本。
這也說得過去。將幻境中的信息和斯科特與特斯拉給的信息拼湊一下,就能大致可以知道這座在末日后建成這樣一座圖書館有多么不容易。作為院長的梅麗莎莫雷蒂為了讓大學在末日后盡快開學、早日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可謂是想盡一切辦法。而作為梅麗莎的“投資者”,蒸汽教會也想在這個特殊時刻將一所知名大學變成自己的勢力,在末日后的混亂中搶占先機。于是,蒸汽教會便以教學捐贈的名義,在大學重建工作中捐贈了一所圖書館,也就是現在眼前的這座蓋爾斯圖書館。在那段緊張而物資匱乏的年代,能把這個樓保質保量地建出來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所有的美學要求全部向最基本的功能性要求讓步。
再后來,蓋爾斯圖書館成為了第六紀曼施坦因夫婦的傳說之地。在第六紀后末日時代到第二次蒸汽革命爆發這段時間,曼斯坦因夫婦像兩臺不知疲倦的打字機,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瘋狂地撰寫了許多機械方面的書籍,從實際技術應用到課堂學科教材,他們在魯恩王國工程學發展的方方面面都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可謂是著作等身。傳說曼施坦因夫婦當年每寫完一本書、或者本次對書籍進行一次改版,就會把定稿后的書籍放到蓋爾斯圖書館的某個專門為他們設置的書架上。著作一課本二應用三,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不用說那些瘋狂混亂的手稿,光是這些書籍就能填滿一整個柜子。
可惜的是,曼施坦因夫婦的著作大多數在長久的動蕩中消逝了,如今僅存并進行發行的書籍只能是他們對這個世界貢獻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輝煌都隨著鬼才夫婦一起失蹤了。
如果蓋爾斯圖書館還能完好地存在于地面之上,那必定是曼施坦因夫婦著作館藏最全面的地方。
這么說來,時任校長的梅麗莎應該和曼施坦因夫婦認識、甚至關系不淺,克萊恩這么轉念一想。梅麗莎之所以會連克萊恩都不會的舊日語言,也許就是“穿越者”曼施坦因夫婦教導的。
看來梅麗莎在當年也是個叱咤風云的人物,更是一個集郵大師,認識不少當時的傳奇人物。
廢墟中的空氣沉悶而渾濁,像是要化作實質,堵塞克萊恩的五官。在廢墟中像無頭蒼蠅一樣探索片刻后,克萊恩決定拿出黃水晶靈擺,決定岔路口的方向。
現在我應該左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