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李氏識相,顧曉雖說依舊叫人盯著西院那邊的動靜,卻也叫下頭送了松手,不要刻意為難,別的不說,不能將人逼急了不是
徒嘉澤如今依舊是五日一次平安脈,食補幾個月下來,成效還是有的,入冬之后,徒嘉澤身體雖說因為缺乏鍛煉,體質依舊虛弱,卻也不曾真的生過病。
知道的人私底下都說顧曉仁厚,畢竟,以徒嘉澤生下來之后請醫問藥的頻率,便是徒宏遠乃至李氏,都做好了這個孩子會夭折的準備。當初徒宏遠和李氏對這孩子也算是盡心,一點小病都要請太醫,很多時候吃藥都比吃飯多,偏生一直沒個起色。而等到顧曉當家了,直接就找太醫給孩子按期請平安脈,調整飲食來食補,如今看起來雖說還是體弱,但是早夭之象已經漸漸淡了去。換做是其他人家,又不是自己沒兒子,要指著庶子傳家立業,徒嘉澤這樣的,只需要繼續讓李氏自個管著,就李氏那點見識和手段,孩子養死了也怪不到顧曉頭上。
顧曉也是存心的,有道是人言可畏。現在府里頭又沒個成年的男人,徒宏遠當年也沒留下什么門人勢力。就算是生在宗室,不用擔心有人吃絕戶,但是回頭徒嘉鈺要摘掉嗣王的身份,正式繼承平王這個爵位,名聲好總比名聲不好來得更順利一些。要不然,上頭拖一拖,宗人府那邊再拖一拖,別的不說,多拖個一年半載的,光是俸祿就要損失掉大幾千兩。何況,圣上如今覺得兒子死得冤枉,等十幾年過去之后,即便在位的還是圣上,也未必還有如今這番慈心了。
顧曉記得自己看紅樓的時候,有人對照當時的歷史,說那時候朝廷財政出了問題,叫妃嬪省親修建省親別墅,也是想要掏空那些權貴。歷來朝廷沒錢,開源都是很難的,最喜歡的就是節流。而
節流呢,最不容易惹出大亂子的其實就是削宗室,若是遇到這種情況,有個好名聲無疑就是個護身符。
這般一想,顧曉又有些發愁,這已經入了臘月,給圣上的年禮也該準備起來了。王府里面每年開支的大頭就是“三節兩壽”,因為這些年宮里也沒有太后皇后,所以便是端午、中秋、新年還有圣上的萬壽。
之前端午還在熱孝,中秋的時候朝堂上還在殺人,宮里傳話說圣體違和,中秋宴就不大辦,中秋的禮也就是走了個過場。但是,年禮卻是不能再簡慢了
顧曉跟圣上這個公公不熟,對他的性情也不算了解。但是做皇帝的人,便是李世民,魏征一死,也要推了他的墓碑泄憤,可見就沒哪個是真的寬宏大量的。你可以因為家里在守孝,不給其他人家送年禮,但是不給圣上送,那就不行。圣上可能不記得誰送了什么,但是肯定記得誰沒送或者說誰送的不好
徒宏遠就是個小透明,歷來送禮也都是隨大流,從不冒頭。顧曉自然不會標新立異,干脆拿了往年的禮單,又叫人將庫房的單子副冊拿出來勾選,橫豎就選各種寓意吉祥的東西,這樣的絕不會出錯。
瞧著顧曉在單子上勾了一對龍泉窯福壽如意細頸瓶,吳嬤嬤就忍不住念叨起來“娘娘,這可是你出嫁的時候,太太特特放進去的,還是前朝的官窯呢”
顧曉笑道“咱們府里的福壽,還不得看圣上,所以,這對瓶子拿來孝敬圣上,才是正理”
琢磨了一下,顧曉又說道“我瞧了瞧咱們府里的產業,卻沒個窯口,回頭找了人去那邊買個窯口,咱們也可以自個開窯燒些器物,免得看內務府那邊的臉色”原諒她是個沒什么見識的,拿后世那些放進博物館參觀的精美瓷器作為日常用具,委實有些心理壓力,與其如此,還不如自個開窯,燒一些素瓷或是釉下彩用著,免得重金屬中毒。
吳嬤嬤笑道“這我卻是不懂了,娘娘回頭請了長史問問便是”
顧曉點了點頭,叫人先將這事記了下來,有了個主打的福壽如意瓶,其他的便可以直接選金銀器,因此,干脆就從金銀器皿單子上勾選起來,再算一算如今平王府在宗室里頭的排行,先湊出了六樣,這些算是徒嘉鈺這個嗣平王的年禮,自己作為兒媳婦,也得另外準備。
正琢磨著的時候,忽然有人進來傳話,說是榮國府又來接賈瑚。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