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下來,香方也不知道有多少,各家獨門的香方外面不會流傳,但是各種醫書藥書上頭都記載了大量的香方。從宋朝王安石說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句話之后,文人讀醫書便成了潮流,貴族人家看病,不跟大夫討論一下藥方都覺得不對勁。顧曉陪嫁的書籍里頭就有不少醫書藥書,如千金方、太平圣惠方、肘后方等,上頭都記載了一些香方。
顧曉如今閑著沒事,就叫人將書上的香方一一整理了出來,選了一些配方比較簡單,用到的香料也比較常見的,自己學著調香。興致上來就自個研磨,覺得累了,就交給下面的丫頭,橫豎是為了打發時間,陶冶一下情操,何必要為難自己。不過是幾日功夫,倒是配出了不少,先是用香爐焚了試用一番,覺得好的,就將香方另外記錄下來,以后可以常做了用,覺得不合適的,就不再多記錄,做出來的成品也不留著,直接賞下去,隨下頭人怎么處理。
如今天氣寒冷,府里頭也沒別的事情,下面那些丫頭其實也都閑得很,樂得跟顧曉一起玩樂,她們如今同樣真心覺得,先平王沒了是好事,如今大家都輕松自在。正院里頭如今每日里變幻著各種香味,丫頭們沒資格用熏爐,便拿了賞下來的香做成香丸,用細紗裝了,放到箱籠里頭,也能給衣服熏上一些香味。
及到臘月十一,內務府那邊奉了圣意,將新到的貢桔給各個王府分了下去。以前徒宏遠還在的時候,平王府每每分什么貢品都只能排到第一梯隊甚至是第二梯隊,在一眾皇子里頭,差不多都是墊底的。如今徒宏遠不在了,大概是圣上父愛大發,憐惜那些失了親父的皇孫們,平王府竟是分到了兩簍貢桔。
各家本來也不靠圣上的賞賜過日子,要不然,一年就指著這點桔子,那也太悲催了但是上頭賞下來的,重點就是體面,說明你在圣上那里掛了號,如此其他人才不會狗眼看人低,隨便怠慢你。
“先選一盤子,給先王爺靈前供上。然后前頭先生那邊送一盤,鈺兒和瑚兒那邊各送一盤,正院這邊也留兩盤。其他的算一算數量,都分下去吧”顧曉看過那些貢桔之后,便吩咐道。
吳嬤嬤在一邊都有些心疼了“娘娘,不多留一些嗎全分了”王府入冬之后也采買了不少桔子,不過從品相到口味,都比貢桔差一些。
顧曉倒是不在意這個,
上輩子哪年冬天不炫上幾十斤的砂糖桔啊,她笑道既然是圣上的賞賜,自然也該雨露均沾幾個孩子就不說了,那是正經的皇孫皇孫女,哪能不給他們呢其他人也都伺候過先王爺一場,如今也沒別的指望,這點子臉面,也還是要給的回頭叫人去市面上看看,有沒有今年的貢余,就算是貴一點,也再采買一些回來。”
吳嬤嬤對此倒是不報多少希望,每年貢余就那么多,能聞到點風聲的早就下手了,哪里還輪得到他們,她嘆道“也是娘娘大度”說著,便帶著春香春燕她們幾個開始分桔子,取了不同形制的果盤將桔子擺好,然后便往各處送去。
顧曉這邊的果盤直接端了過來,吳嬤嬤幫她剝了一個,去掉上頭的絲絡,放到旁邊的白玉碟子上,顧曉拿了幾瓣吃了,吃慣了后世形形色色的柑橘橙柚,如今的貢桔雖說品種已經經過了多次改良,但是在顧曉那里,也就是那樣,而且桔子這東西,不是自己剝的,也覺得沒靈魂。因此,顧曉只是略吃了幾瓣,便停了手,轉頭問道“咱們家的莊子上可種了些什么果樹”
吳嬤嬤說道“我記得,娘娘陪嫁的莊子上種了一些柿子和梨,之前莊子上還送了一些鮮梨和柿餅過來,可惜鮮梨經不起磕碰,送到這邊,不少都碰壞了”
春雨也在一邊說道“西山那邊莊子上還種了一些林檎和大棗,林檎先王爺和娘娘都不太喜歡吃,因此后來砍掉不少,大棗倒是每年都會送不少進府,府里頭做棗泥山藥糕,用的就是莊子上送來的干棗。”
顧曉回想了一下后世神京這邊的氣候和特產,說道“京城這邊不太適合種桔子,其他的瓜果倒是不妨礙的,西山那邊可還有山地,不如買下來種上各種果樹,請幾個會嫁接的農人回來,看看能不能多嫁接幾個品種出來莊子上也能種上一些西瓜和甜瓜,一方面能給府里頭增加幾種瓜果,各個莊子上也能多些進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