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赦就算知道甄家與賈家以前有親,但是以前與甄家之間的往來都是賈史氏做的主,他是半點也不知道內情。又因為大房直接單門別院住著,等閑連榮國府發生了什么都不清楚。
賈赦又是個有些糊涂的,自覺自己將名帖拿回來之后就能高枕無憂,又沒了賈敬這個曾經的外置大腦,根本就不理會隔壁發生的是是非非。
張氏卻知道,賈史氏和賈王氏都是不甘寂寞的性子,別指望她們能老實安分地留在府里安享富貴。因此,也收買了幾個人,一直盯著榮禧堂和榮慶堂那邊的動靜。
但凡跟賈家關系密切的人都知道,榮國府這邊別看襲爵的是賈赦,主持內外事務的是賈赦,但是真正做主的還是賈史氏。
因此,甄家的人一來,就說是要給老太君請安,直接就往榮慶堂那邊去了。
賈史氏是個在情感上有著高需求的老太太,不光需要下人和兒孫奉承,外人的奉承更讓她身心愉快。
她原本就覺得甄貴妃這一系很有機會勝出,如今見甄家找上門來,言語間將自己當做了定海神針一般,被吹捧得那叫一個暈暈乎乎,樂樂陶陶,要不是腦子里還有幾分理智,或者說一直秉承著沒好處不摻和的原則,當場就要答應幫著甄家鼓吹。
甄家那邊看賈史氏滿臉堆笑,就是不給一句實在話,也明白,空口白話讓人幫忙是不行的,那得給出點實際好處才行。
只是,賈家如今在守孝,甄家的影響力其實也就局限在江南,暫時真給不了賈家什么實質意義上的好處。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是畫大餅了知道賈史氏不喜歡賈赦,他們就許諾,等賈家除了服,賈政入職之后,想辦法給他弄點功勞,然后幫他挪個好位置。
結果賈史氏對此毫不心動,她太明白自個兒子了賈政這個人,是個沒多少才干的,真要是委以重任,說不定就要手忙腳亂,惹出什么麻煩來。與其如此,還不如讓他老老實實在工部熬一熬資歷,慢慢往上升就是了。
見賈史氏不在乎兒子,那自然是要看孫輩。甄家這邊很快就拍著胸脯保證,只要賈珠以后回金陵參加科考,那么保證賈珠考中秀才。這就有些吸引力了,可還是不夠,你們家要的是太子之位,一個秀才也差太遠了。
賈史氏也不明說,只叫人將元春抱了出來,一個勁地說自己這個孫女是如何聰明伶俐,又如何是個有造化的。
甄家頓時明白了賈史氏的意思,雖說徒宏憬比元春大個七八歲,應該將來做不了太子妃,但是,做個側妃還是綽綽有余的,等到徒宏憬登基,這側妃未必不能后來居上。兩家的關系在這里,日后元春有了孩子,那甄貴妃能不向著這個孩子
甄家既然給出了這樣的承諾,賈史氏自然也不再繼續拿捏,咱們賈家自個就有榮寧二府,兩家多年執掌京營,姻親之中,史王兩家如今也興盛,又在西北和遼東那邊多有門人部將,只要能拉上他們,那就頗有聲勢了。至于另外幾個國公府,賈史氏也不敢做出什么
保證,只能說是盡力而為。
饒是如此,賈史氏能做出這樣的承諾,也已經超出了甄家的預期,當下,又是奉上厚禮,還將甄貴妃賞賜的一個金項圈贈給了元春,算是文定之物。
賈史氏與甄家之人相談甚歡,王氏出來的時候,同樣滿臉笑意。張氏雖說沒打聽清楚榮慶堂中,他們達成了什么交易,但是如今外頭的事情,她還是知道一些的。
甄家這般上躥下跳,為的可不就是推徒宏憬做太子嗎
張氏不清楚徒宏憬到底能不能做太子,她清楚的是,賈家之前才因為奪嫡的事情栽了跟頭,如今還想要再來一次,那真的跟找死差不多上頭哪個當皇帝,也見不得這等就喜歡搞政治投機的臣子
張氏知道,拿這事去跟賈史氏和王氏說道理是掰扯不過她們的,那就只能叫賈赦去耍混玩無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