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入夏的時候,顧曉身體還虛著,自然不會覺得很熱,結果今年就發覺,這夏天實在不怎么好過
對于用慣了空調的人來說,用冰鑒來制冷,委實不怎么舒服,溫度或許下來一些,但是濕度也上來了。而且如今也不能像是后世一樣,天熱起來,穿個吊帶裙就能隨便走。哪怕是在自個家里,也不能衣衫不整,里里外外都得整整齊齊。即便是最輕薄的細紗,穿個幾層,也涼快不起來。
末兒年紀小,更是火氣旺盛,又成天跟兩只小狗在一塊廝混,他又長得胖,胳膊腿跟藕節一樣,沒幾天就熱出了痱子。這年頭也沒什么痱子粉,找了太醫,太醫給開了個洗浴的方子,用干桃葉熬汁擦洗,可以祛痱止癢,但是想要不復發,還是得盡量保持干燥涼爽。
顧曉干脆叫人將洗澡的浴桶給清理了出來,里面放上溫水,再放上幾個矮凳,叫末兒踩矮凳上在桶里面撲騰,倒是挺消暑。連同兩只小狗,大部分時間也喜歡泡在水里,恨不得一整天不出去。末兒不能泡時間太長,出來的時候,倒是可以只穿一件小肚兜,遮住肚子便行。可是小孩子這樣可以,大人卻不方便。哪怕內院除了一個徒嘉澤,就沒別的男人,顧曉也不能叫人將花園里的池子清理出來做泳池。
原本徒宏遠在的時候,還想過在花園里修建涼殿消暑,可惜在這個年代,這絕對是個大工程,花費不少,因此計劃一直只停留在紙面上,并不曾真的付諸實施。
到了顧曉這邊,也不想在王府里大興土木,別的不說,花園就在內院的范圍內,修建的時候,內院很大一部分地盤都要封起來,免得那些工匠沖撞了府里的女眷,一想就很麻煩,與其在王府里面折騰,還不如在城外搞個避暑的別業呢
“回頭看看西山那邊山上夏天是否涼快,若是涼快的話,就在那邊蓋個莊子,以后夏天可以去西山避暑”其實皇家在城外也有避暑的夏宮,也就是南山行宮。每年入了六月,圣上就會帶著大半個朝廷搬到行宮去避暑,只是徒宏遠以前就是個小透明,從來沒撈到過隨駕的美事,自然就別指望拖家帶口地跑到南山一起避暑。南山那邊因為行宮的存在,地皮也貴得厲害,徒宏遠當年打過主意,結果一看價錢,立馬打了退堂鼓。
顧曉自然也是一樣,與其在南山那邊折騰,還不如去西山,那里本就有平王府的幾個莊子在,之前還叫人買下了大片的山地用來種植果樹,回頭就在那里建個莊子來消暑。
吳嬤嬤趕緊勸道“娘娘,蓋個莊子可不便宜,如今府里就這么多錢,總不能都花了吧”
顧曉其實理念還停留在后世,后世的基建狂魔,想要建什么房子,那叫一個成本低,速度快,可如今卻不一樣,吳嬤嬤稍微給顧曉算了一筆賬,磚石也就算了,可以就地開采,但是,這年頭蓋房用的黏合劑可不是水泥,而是用所謂的三合土,三合土里石灰、黃土、沙子什么的還好,關鍵里面要用糯米汁調和。這年頭糧食產量在那里,產量最高的占城稻一畝上田也就能產個兩三百斤的
稻米,糯米的產量還不如這個呢,用來蓋房,想想就知道需要多少才夠這也罷了,主要還有梁柱。這會兒也沒有鋼筋水泥混凝土,梁柱用的都是那等巨木,神京這邊幾朝古都,附近山里能開采的巨木早就用光了,開國那會兒修繕宮室,甚至不得不從蜀中調運木材,光是這個運輸成本就已經非常夸張。江南那邊一帶,富貴人家倒是喜歡進口海外的木材,那是因為海運相對便宜,可是想要運到京城,就得再轉漕運,這個就更貴了。
王府蓋房又不能像是普通小民人家,蓋個三間大瓦房就夠了,起碼得是個能住得下上百人,該有的設施都得有的大宅院,你算算得要多少木料。皇家沒錢的時候都修不起宮室,你一個沒多少底子的王府還想要修個避暑山莊想什么美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