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將軍這是默認圍殺張三一事屬實嗎”
周帝沒有按照文頡的思路,反而是直接問道。
“臣”
文頡愣住了,沒想到周帝不按套路出牌。
“上位,文將軍只是不忿大理寺判決不公,出于激憤為子報仇,此乃為父之慈,并非藐視朝廷律法,請上位明鑒。”
一旁的徐膺緒看文頡不知所措,當即替文頡辯解道。
文頡聽到徐膺緒的話,立刻順著徐膺緒說道。
“上位,臣不敢有絲毫不法之想,只是老臣年過花甲只此一子,實在是愛子心切啊況且此前堂審之中,小兒的尸體被大理寺和京兆府損壞,微臣實在難以信任大理寺”
文頡儼然是一副慈父的模樣,同時聯系之前文破軍尸身損壞一事將鍋甩給了大理寺。
“清源”
周帝看向楊清源,詢問他的看法。
“上位,國家自有法度,臣于公堂之上曾向文將軍和李侍郎講述清楚。對本案判決不服之人,可向刑部請求復核或上奏內閣,請天子圣裁。他不信任微臣,倒是勉強合乎情理,但文將軍既然覺得臣判決有誤,為何不上奏但莫不是不信任刑部的衛尚書”
誅心之言,楊清源沒有直說,但是周帝順著楊清源話想下去,事情就沒那么簡單了。
為什么不請求復核是因為不信任刑部
不上書內閣是因為什么呢是不是不信任內閣和朕
徐膺緒和文頡也意識到了楊清源的話術,此子用心何其歹毒,明明只是正常地反駁,話中卻一直在暗指文頡。
“上位,文頡一介武夫,對于朝廷律例知之不詳也在情理之中。”
徐膺緒和馮成無奈,只能開口替文頡彌補破綻。
替人擦屁股,但自己還沒什么好處,還得罪了一個前途無量的年輕官員,這事可憋屈了
說實話,徐膺緒內心里是不想和楊清源為敵的,沒人想得罪一個未來會入內閣的年輕有為的官員
按楊清源現在的年紀,就算是熬資歷也能熬成獨掌一部的閣老重臣。
而楊清源的資歷也是入閣標配,首先是永安十三年科舉的地榜榜眼,入翰林院修書講學五年,光這份資歷的厚重已經勝過不少人。
又在三年前調任冀州平山郡太守,在任三月,功績赫赫,德政遺澤,平山百姓受益至今。
太祖高皇帝訓,非翰林不得入閣,不歷府郡州縣者不得入閣
如今的楊清源已經完美符合兩個條件
楊清源在朝中受錢大學士庇佑,于大學士照顧,其余幾位大學士對楊清源的感官也不錯。
而永安十三年的同年,大部分是楊清源的朋友,翰林院、都察院、通政司、六部的緊要位置上有他的好友
且楊清源不僅僅受今上器重,太子儲君更是對其贊不絕口。
漕運糧倉一案,讓楚王元氣大傷,雖然楊清源是無心之舉,但確實幫助太子穩固了根基
這樣的政治力量,中山王府也有忌憚之心。
這樣一個人,中山王府也想交好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