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源拿起紙箋,解釋道,“如果是常人,在用拇指捺指印的時候,肯定會下意伸出右手剛才狄兄很自然地就在紙箋之上用右手的拇指捺下了指印”
狄知遠似乎懂了楊清源話中的意思。
“但是四張文書之中,卻有一個與常人的迥異之處”
“第一張是李守院試時所按捺,第二張是李守的口供第三張是李守行刑之前,驗明正身的第四張是李守簽下的欠條”
楊清源將左手四張書證取于手中,右手拿起了狄知遠所簽下的紙箋
“這四張紙都是用同一個人的用左手的拇指所按捺的”
“而知遠剛才捺指紋的時候,下意識卻伸出了右手的拇指”
“嗯”
楊清源的話讓狄知遠和宋惠父皆是一愣,隨后從楊清源手中接過物證。
在仔細驗看之后,確實發現了,李守的四張紙箋,都是用左手捺下的指印
“二位,要知道人的下意識一般不會輕易發生變化李守之所以下意識地使用左手,這是因為,左手才是李守的慣用手”
“大人說得雖然有道理,但是僅憑這一點,無法確定李守確實是一個左撇子”
楊清源一笑之后道,“當然不夠,但是如果再加上丫丫呢”
“丫丫也是左撇子”
宋惠父追問道。
“是的,我此去京城,偶爾想起,丫丫是用左手握筷的一般地來說,慣用手會遺傳自父母,丫丫也有左手,說明李守很有也是一個左撇子”
如今的大周沒有正經的遺傳學,但是父女之間有這等繼承關系的說法是立得住腳的而且被普羅大眾廣泛接受
“我在你們回來之前,特地對比了這幾張文書和之前李守寫給劉府千金劉雪的情詩”
楊清源又將一張情詩遞給了兩人,“二位仔細對比,可曾發現問題”
狄知遠雖然是刑偵推理的高手,但是對于書法文化的研究卻沒有那么高
而宋惠父常年與尸骨、事故打交道對于這類事情不會太過擅長
“二位請看,這情詩的字體雖然與李守自己院試時所寫的字體極為相似但是在運筆之法上卻有不同的變化”
楊清源身為元化境高手,又是先天之軀,對于身體肌肉、真元的掌控甚至超越了一般洞玄境的武者,又曾經在藍星上看過諸多名家字帖,于是融會貫通,自成一體,也堪稱一代書法大家
他對于字跡的鑒定和判斷,遠在狄、宋兩人之上
楊清源將其中一個守字,拿來對比給二人看,“同樣是守字,但是在其折筆之時,運筆之法卻完全不同這不是模仿者不想學,而是因為這折筆時的圓潤,是因為李守左手持筆的特有特點”
楊清源隨后又列舉了幾個字,確實都如楊清源所說,這些字的字形結構相似,但是在運筆之上卻有天壤之別
“所以,我可以斷言,這首所謂的情詩根本不是李守寫的雖然有刻意模仿了他的筆記,但是終究還是露出了破綻”
狄知遠和宋惠父,在聽到楊清源這個結論的時候,便能感覺到,這個案件即將有巨大進度
“會不會李守請別人代筆然后故意模仿此筆記”
狄知遠雖然覺得楊清源的說法有很大的可能性,但還是提出了另一種可能。
楊清源點了點頭,“有這種可能但是不大”
“你們看,這字體勁健有力之間又帶著三分的運轉自如,且行文之間少有枯筆,墨色飽滿圓潤,這不是一個人書法水平的表現,而是與他所用之筆有關”
楊清源取出情詩紙箋,與其余數張對比,“我之前沒有仔細地觀察,直到發現了這左右手的問題后,才重新審視了這情詩這筆和紙都不是一般,這筆是湖筆之中的紫毫名貴非常”
“紫毫筆是湖筆兼毫大類的一個旁支,它歸屬于兼毫,此毫色澤烏黑,富有彈性,鋒嫩耐磨。與一般兼的毫筆只能開鋒三分之一不同,這種紫毫筆,能全開其鋒,具有吸墨量多,書寫長,筆鋒圓潤的特點。”
“你們再看,李守留在縣學中的書稿其中枯筆甚多,字形也不夠圓潤這根本不是同一種筆寫出來”
狄知遠和宋惠父也都是文人,他們知道,一旦習慣了使用一種筆,那么書寫習慣也會隨著這種筆的特點變化。
即便是臨時換了一支筆,但書寫習慣依舊會長時期的保留。
紫毫湖筆,價值百金且因為產量有限,有價無市以李守的家境,是不可能用得起紫毫的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